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833 2018-06-13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必修五名句默写集锦及文化常识
必修五名句默写集锦
1.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2.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
3.策扶老以流憩, 。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
4.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
5. ,亦崎岖而经丘。 ,泉涓涓而始流。
6. ,临清流而赋诗。 , 。
7. ,烟光凝而暮山紫。 ,访风景于崇阿。
8.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
9.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10.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
11.关山难越, ? ,尽是他乡之客。
1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1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1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15.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故曰: , , 。
16.既无伯叔, ,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展开全文阅读
17但以刘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答案:
1.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恨晨光之熹微
2.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
3.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抚孤松而盘桓
4.悦亲戚之情话、将有事于西畴
5.既窈窕以寻壑、木欣欣以向荣
6.登东皋以舒啸、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7.潦水尽而寒潭清、俨骖騑于上路
8.鹤汀凫渚、即冈峦之体势
9.云销雨霁、落霞与孤鹜齐飞
10.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
11.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12.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1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5.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17.日薄西山、人命危浅
《归去来兮辞》情景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的诗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5.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的句子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6.《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7.《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8.《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作者顺随自然走到生命尽头的诗句是: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0.《归去来兮辞》中体现出游感悟的诗句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滕王阁序》情景默写
12.《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14.“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
15.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16.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象的四句: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7.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传达出渔歌和雁声的几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8.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胜,歌声之美的诗句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19.宇宙高远无穷,不禁悲从中来的诗句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0.表达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的诗句是: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21.表达人生越是处境艰难,越要乐观向上的诗句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2.表现作者在处境艰难中乐观开朗情怀的诗句是:_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23.以时空为喻,表现作者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4、着力表现深秋山水景色的两句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5、作者表现年老不改初衷, 困境不弃远志的四句是: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6、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山川景象是:“山原旷其盈视_,川泽纡其骇瞩”。
27、作者用“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描述了滕王阁所 在地人烟阜盛,富庶祥和的气象。
2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29、“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人悠扬的歌声与天空大雁清脆的叫声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交响曲,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美图景。
30、王勃借用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两句是:“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借用冯唐、李广的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的两句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1、王羲之记述兰亭集会的盛况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勃也记述了滕王阁集会时的盛况:“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逍遥游》情景默写
3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_。
展开余文
3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欲知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4.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是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5.《逍遥游》的主旨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6、《逍遥游》: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雍》)“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些均源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等内容。
《陈情表》情景默写
37.《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8.《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9.《陈情表》中申诉自己未敢违逆君命,但又不能离开祖母的进退不能的两难境地的句子是: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_;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0.《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1.《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42.《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43.《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课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一.课内知识
1.关于古诗与星宿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4.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5.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6.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7.关于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自称时称名,如:
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
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
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
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
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
《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8.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展开余文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9.关于古诗文与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
10.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洁身清心,以示虔诚)、递上国书。
《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物。
11.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
12.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思想
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体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
二、课外延伸
1.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
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
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命名之初至少如此)。
2.对古代避讳问题的认识
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的精神。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变得可笑或者可恶了,如同钱良臣之子闹出的笑话一样。孔子的母亲名颜徴在,他在说话时都不避讳“徴”“在”二字,如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论语·八佾》,说“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他只是不同时称“徴在”而已,这样的避讳还是比较可取的。到了后世,避讳之风愈演愈烈。唐朝的李贺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迫于世俗的压力,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无缘仕途,英年早逝,韩愈愤然为其作《讳辩》一文以鸣不平。这样的“避讳”真是害人不浅。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名字的避讳也还是我们遵循的一条道德习惯,但也不能走极端,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该称名的时候就要称名。
张继全
标签:
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必修五名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范纯礼传》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
《春江花月夜》优质课模拟讲课稿(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