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22  2018-06-14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

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 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一、自学质疑

【作者介绍】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 “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 ,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 均 被重用。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 “西昆体 ”,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 “导宋词之先路”, “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词牌简介】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 始于宋。双片共六十 字,前后片各四仄韵。《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

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 “愁烟”、 “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 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 “轻寒”与 “燕子 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 “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 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 “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 “今晨”回到 “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 “离别”,二是 “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 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 “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 “离恨”,反照 “双飞”; “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 “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 “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 “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与 “望尽天涯路”照应, “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 “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 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 “燕子双飞”、 “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三、检测反馈

蝶恋花

6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 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展开全文阅读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①廉纤雨:连绵细雨。②属:通“嘱”,嘱托。③毕竟:最终,终归。

(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碎”字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2.(1)答:“碎”字,写春花被莺燕的啼鸣揉碎,貌似责备莺燕,实则描写出春景已残、春花凋零的凄凉之景,衬托出闺妇因离愁别绪而痛楚 心碎的情感。【答题要点:指 代义、情感义、修辞义;花碎→心碎,如能答出用了夸张更好】

(2)答:①拟人手法。作者把春光拟人化,乞求它放晴而未许,又说春光知道郎君的去处,嘱咐春光,要与它一起去寻郎,在对春光的埋怨和托付中,表达了深切的闺妇思郎之情。

  ②衬托(或情景交融)手法。词中描写了春残花谢、黄昏细雨、烟霾漠漠、芳草阻 路的情景,以哀景写哀情,景中含情,衬托出孤寂伤感、愁情难遣的深情来。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蝶恋花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柳永《雨霖铃》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蝶恋花》导学案(学生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