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538  2018-06-15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四《锦瑟》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一、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 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作,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 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二、艺术手法——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觉得自己真是蝴蝶了;不久梦醒,又觉得自己还是庄周。这里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人生的迷惘和社会的虚幻。还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让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这句化用典故,表明作者的伤时之感、身 世之痛,都只有通过哀思缠绵的诗歌抒写出来,犹如锦瑟一弹,那沉甸甸的悲凄,那不平的怨愤像潮水一样冲击着作者的心,正如这啼血的杜鹃,送春归去有多少的寄情深恨。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 于其凄寒孤 寂的感伤。 

“沧海月明”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一种美好的境界。同时这句化用了“南海蛟人”的故事,正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好境界一方面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对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的复杂感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却一。使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只好哀思叹婉。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这句同样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一种异常美好 的理想境界,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犹如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三、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四、 鉴赏要点 

(一)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二)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 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五、诗句鉴赏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三)用典含蓄

六、难点分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中连用了几个并无多少诗意的数量词,但我们读来不但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会产生一种神奇的美感,请分析其中的缘由。 

  数量词本身确实难有诗意,但如果将数量词作恰当的组合,就会造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庾信《小仙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五十弦”、“一弦”、“一柱”作为一种写实,十分平常,但其中却蕴涵着年华易逝,难以言说,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的情思。而且诗人既不指明弹奏者和听众是谁,也不说明弹奏的曲目和现场的氛围,从而使“一弦”、“一柱”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蜀道难》导学案(学生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下一篇:《蝶恋花》导学案活动单(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