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65  
标签:教学论文
含泪调侃人性 渴望皈依宗教


苍南县第一中学 杨 文 玫

    欧·亨利的小说以语言幽默笔调辛辣见长。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身处社会下层、值得同情的广大劳动者和失业者居多。特别是那些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集中了反映小人物辛酸的苦难经历。所以,他的小说主题常常被人理解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但在他的小说中也不乏对人性歌颂和批判的作品,比如《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藤叶》和《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等等。由于长期受“左”的审美惯性影响,有人总喜欢笼统地把欧·亨利的小说主题上升到无限的政治高度。比如对《警察和赞美诗》主题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的解释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这实在有失作品读解的客观性。我觉得作者想要表现的是对小人物畸形人性的调侃,是对法制改变人性治标不治本的失望,对建立以宗教为秩序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首先,从小说描绘的社会环境来看 ,《警察和赞美诗》它所展示的社会环境并不像参考书所说那样“黑暗”。恰恰相反,它所描绘的一个有着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严肃的慈善机构和极为普遍的就业机会的繁荣的充满活力的社会。摆在苏比面前有三条生活出路:一是进监狱,二是接受慈善机构施舍,三是就业。苏比首选进监狱,是因为在那里“整整三个月不愁食宿,伙伴们意气相投,再没有‘北风’老爷和警察老爷来纠缠不清,在苏比看来,人生的乐趣也莫过于此了”。如果为了生存去接受慈善机构的布施,睡觉“先得让人押上去洗一个澡”;吃一个面包“还得先一五一十交代清楚个人的历史”。这在灵魂高傲的苏比看来,乃是人生一大耻辱。不进监狱也不接受慈善机构的布施,苏比还可以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去给皮货进口商赶车,“做一个煊赫一时的人”。这在常人(至少是传统上进的人)看来可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但在苏比看来可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高傲自尊,贪图安逸,根本不想为生活付出太多的汗水,更不愿意为生活承受精神上的“耻辱”。由此可见,苏比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作者所要批判的乃是人性的丑陋。

    其次,从小说情节的安排来看,以往苏比可能都比较顺利的如愿以偿,这一回命运之神似乎是有意捉弄他,让他屡战屡败,最后在回家一段幽静的路上,他被教堂里传来的优美典雅的赞美诗吸引感化,也就在这时警察逮捕了他。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生活巧合,这种的巧合一方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对苏比低贱的自尊和贪图安逸的惰性的极大讽刺。但有人却把这种的生动巧合视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叛和揭露。理由是警察“该抓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却抓了人”。我认为这样说法是极为不妥当的。在前面苏比六次为非作歹,警察不是视而不见,也不是有意放纵宽容苏比,而是苏比的行为超出了警察常规的思维逻辑,让警察无法确认苏比是肇事者并将其逮捕。如果说在这时候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警察应该把苏比逮捕起来送进监狱,我认为倒是对当时社会的极大讽刺。一者在这时候警察在主观意识上并不认为苏比在犯罪,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苏比在犯罪;再者苏比惹是生非目的就是要进监狱,如果警察不分青红皂白将其逮捕入狱,岂不正中苏比的下怀?!所以,从小说情节发展的逻辑来看,作者无意揭示社会黑暗,只不过是想说明完善的法律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苏比之流好逸恶劳的习气,依法建立的监狱反而成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去处。这是作者对当时法律社会功用的怀疑和讽刺,是对法律之于改变人性软弱而产生的失望。

    再次,从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来看,在小说中对苏比竭尽讽刺揶揄之能事,而对警察却褒扬有余。当苏比用鹅卵石砸碎橱窗时,领头赶到是警察;当发现有人作出案逃跑时,(尽管那人是在赶车,但综合各方面因素警察这样认为也不无道理)奋力直追的是警察;当苏比想耍流氓靠近那个轻佻女子时,紧盯着他的是警察;当苏比装酒疯扰乱公共秩序,向民众解释的又是警察;当苏比半夜不归游荡在外,毫不犹豫地将苏比逮捕的还是警察。情节在合情合理的误会中进行着,读者心目中的人物形象也渐渐清晰:苏比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的小流氓;而警察是工作认真负责助人为乐的人民好警察。从这一点上看,小说取名为《警察和赞美诗》,警察和赞美诗两相比照,是正衬而不是反衬。作者是拿相对完善的法律和相对完美的警察与至善至美的纯洁的赞美诗对比,目的是强调突出了宗教之于人灵魂熏陶和感化作用,而不是刻意批判社会。目的希望建立起以宗教为秩序的理想社会,让所有畸形的心理在宗教中得以矫正,让所有肮脏的灵魂在宗教中得以净化,让所有苦难的人们在宗教中获得幸福。因为欧·亨利自己因涉嫌挪用银行款项流亡国外,后又被捕入狱,一生深受法律之苦,但法律却始终没能改变他那倔强的灵魂,所以,在这一篇小说中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像苏比一样无可奈何的玩世不恭的心态和皈依宗教的情绪。

返回

标签:教学论文 含泪调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广东省2000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离别诗词与杨柳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