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29  2018-07-1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讲读篇目。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音韵柔美和谐,在诗意美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利用多媒体播放 有关康桥大学美丽的风光影片,以轻柔的具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相伴,以使学生能够在诗意的氛围中充分感受意境。

      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是作者为了躲避与陆小曼的感情纠缠,再次到英国寻找以前与林徽音的旧梦,聊作排遣,另一种是说此诗就是表达对康桥的留恋与热爱。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写景抒情的特点,采用第二种说法。

      通过不同要求的朗读,逐步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理解诗人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初读,只要求读准字音,要求很低,一步就可以到位, 再读,也只要求读出节奏,对于高一的学生,这也不是难事;三读,要求读出情感 ,就提高了一大步,这时,再把诗人和康桥的关系介绍出来,为学生降低难度。那么,这一步也并非高不可攀。在这个基础之上,赏析诗歌的“三美”,也就水到渠成。诗歌的意象分析,是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的钥匙,没有意象,也就无所谓诗歌。

      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三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来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歌融情入景的写法。

      2、学习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的情感,生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要点

      重点:朗读,体味诗歌的感情

      难点:意象的运用和选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接触不多,着重通过朗诵手段,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把握诗歌情感,培养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采用的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预习内容设计:

      1、走近诗人。

      学生自行上网查询徐志摩生平资料,有条件可以先看央视诗歌散文大赛展播片段。查找些写离别的诗作。

      2、创设情景。

      播放电视剧片段和央视诗歌散文大赛《再别康桥》章,展示作者头像,让学生陈述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感知其代表作的风格。

      四、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一:导入新 课,创设情境。

      教学板块二:诵读入境(初读原文,整体感知) 。

      教学板块三:想景悟情,分析意象(播放音乐,充分发挥学生联想与想象,理解与吟诵双向并进)。

      教学板块四:赏文品美,感受“三美”(进一步通过诵读感受“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一、教学板块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 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 书)    

      再别康桥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主要任务是认真倾听老师的导入内容,并通过自己提前了解的作者资料和老师的讲解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在脑中形成初步印象。

      设计意图

      初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慢慢走进课文。尤其是校园 图片的直观展示 和徐志摩的话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对康桥的那一份痴情、眷恋和不舍。

      二、教学板块二:诵读入境(初读原文,整体感知) 。

      教师活动

      1、教师范读。播放背景音乐,教师饱含感情地朗诵,充分营造欣赏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

      2、学生自由朗诵。初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节奏、重音。


展开全文阅读
      3、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预设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老师朗诵,初步 感受文本,并在课本上标注字音。

      2、在听完老师朗读后,自己尝试朗读,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作者 情感。

      设计意图

      听读和自己朗读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先听后读,并且要不断尝试,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住作者对康桥的那份深情。

      三、想景悟情,分析意象(播放音乐,充分发挥学生联想与想象,理解与吟诵双向并进)。

      教师活动

      1、国维说过,“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表情达意时,往往要选择典型的景物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吗?

      2、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透露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而不伤抒情的基调。

      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句中“油油的”“招摇”两个词有什么好处?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明确: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等自然景物。

      指导学生进行炼字训练。可以对比练习,让学生换成其他词语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关于意象,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涉及过,所以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意在引导学生和高考考点进行对接,锤炼、推敲词语,鉴赏诗歌。

      四、赏文品美,感受“三美”(进一步通过诵读感受“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

      教师活动

      1、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诵,全班深入体会。

      2、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同学们认识到了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请同学们欣赏诗歌之美。生讨论,师点评。 

      其一美在形式,即建筑美: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

      其二美在语言,即音乐美: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 。

      其三美在意境,即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等。

      预设学生活动

      1、学生展开诵读小赛,

      在诵读中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徐志摩进而了解新月诗派和改派的特点。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喜欢诗歌,从而尝试鉴赏诗歌。

      2、意在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两者融合在一起,了解新月 诗派。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是现代诗歌中的经典篇目,所以诵读是本课的教学方法和训练重点,通过诵读和把握意象来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也是以诵读和意象作为学习的重点,以学生为核 心,老师作为辅导,让学生走近康桥,走进作者徐志摩的内心世界,深深的感受作者对康桥的那一份痴情和眷恋、不舍。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再别康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一篇:《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