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42 2018-07-30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边城》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3、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学习要求: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背景介绍,理解文意。
一、知识链接
1、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 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
⑴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 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 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 刻画人物性格。⑺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的特点
⑴ 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④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⑤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⑵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了解《边城》故事梗概。
3、沈从文(1902—1988),原名( ),湖南凤凰人,苗族。我国现代作家、文物研究家。他在( )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 》《 》等。长篇小说《 》是其代表作。他的《边城》被誉为 “ ”。
二、自主学习
1、完成《优化设计》基础积累。
2、文意梳理,速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章节 地点 人物 事件
两年前的端午节
叙述特点及作用:
二、合作探究
1、读过本文的读者都将发现本文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淡淡的美”,这种美渗透了整个文章的字里行间,那么就让我们从环境和生活感知它的美。
展开全文阅读
(1)、请同学们细读第1,2段,圈画描写边城环境、风物的句子以及描写人物的句子,说说边城的与众不同之处。
(2)、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在这里发扬光大,你认为故事中的哪些情节能表现边城人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道德情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学习要求: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明确简洁地记录自己遇到问题。
一、合作探究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也是与这环境相匹配的。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和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请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角度加以阐述,赏析翠翠、傩送和爷爷的形象,感受人性美。
(1)、翠翠
(2)、傩送
(3)爷爷
2、在战火纷飞、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唯美的湘西世界?
助读材料:(1)沈从文是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渴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的。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
(2)、“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二、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沈从文曾有“京派作家”之称,但最能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描写湘西边地风土人情的“湘西小说”。
B.《边城》一方面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C.沈从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D.《边城》在创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诗画和游记散文的艺术要素,再加上笔调舒缓,语言古朴,遂形成了一种抒情、优美、古雅、忧郁的艺术风格。
2、下列判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湘西人民淳良的心灵。
B.文章中几次提到“祖父”的可能死亡,这样写,是为后文老人在雷雨夜猝死而作好铺垫,也是“祖父”暗示翠翠要作好思想准备,要她坚强一些。
C.文章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写她摘虎耳草,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希望听见他的歌,喜欢他歌里的韵味,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D.“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这其中的“柔软”里有一种薄薄的凄凉,有青春的烦恼,有一种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
3、下面对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荡漾着水的气息。《边城》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及由语言所创造的翠翠、老船夫无不显示着这一特色。
B.人物描写充满激情。如对老船夫的描写,既写出了他的古道热肠的侠义风情,又写出了他的淳朴厚道。
C.《边城》中小溪、白塔、老船夫工作的渡口环境、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都富有诗情画意的纯真之美。
D.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丰富,意味深长,人物的心灵和人与人交际的诚信、细腻、深邃、诚朴而又优美,景和情都令人难忘。
4、完成《练习册》9——15题。
5、阅读《练习册》P15页的美文《沈从文的妩媚》,积累素材。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边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边城》课前预习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下一篇:
《边城》公开课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