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700  2018-08-02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九上诗词三首《水调歌头》助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2、了解词人。

3、把握这首词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4、感受词的艺术魅力,认识诗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体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

2、把握这首词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词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课时:1课时

2018-7-18 星期三

一、引入

诗人以诗传情,以诗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词作品。

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特征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 乐性的词调。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到了宋代,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词牌名与题目用“8226;”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是婉约,婉转含蓄;内容比较狭窄,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是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气魄大;题材广阔,不仅描写花间月下,儿女情长,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

二、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1)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3)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4)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5)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三、复习诗歌鉴赏方法

1、赏意象(描绘了什么?)    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

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写作手法。 )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 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到密州,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五、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

2、全班齐读课文。

六、学习诗歌。

(1)注释。

(2)译文

61548;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6154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翻译:                                                                    

61548;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翻译:                                                                   

61548;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翻译:                                                                   

61548;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翻 译:                                                                   


展开全文阅读
61548;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翻译:                                                                   

61548;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翻译:                                                                   

6154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翻译:                                                                   

6154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3)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 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 ,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 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 ,增加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洒脱、旷达的襟怀,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 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 、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 ,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4)思想内容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热爱。。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背诵默写全文。

翻译

61548;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 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6154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61548;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翻译: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61548;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翻译: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忍受不住天宫的寒冷。

61548;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翻译: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61548;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翻译: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61548;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翻译: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6154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翻译: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6154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九上诗词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九上《写作:观点要明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助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