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73  2018-08-2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理解重要的概念和重要句子 (高三)
 专题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教案(一)

      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

      教学目标

      1.熟知考纲,了解论述类文章的特点。

      2.掌握理解概念和句子这一考点的命题特点。

      3.科学训练,掌握答题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强化训练了,熟练运用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

      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感知考纲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特点

      新课标试卷把论述类文章当作必考内容来考,而且命题有一定的稳定性。考点一般采用命题形式,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呈现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在所设的试题中两个能力层级均有涉及,在六个小考点中重点考查重要概念、文章内容的筛选并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个小考点。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理解能力层次的要求为:(1)理解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是论述类文章“理解”层级中的两个重要考点,这一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必设试题,具体命题时紧扣文本,不引申,不拓展。题型采用“四选一”单一选择题的形式,分值为3分。

      三、文本知识

      “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 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高考所选的论述文,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有着作者的独到见解,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信息量大,语言也比较规范。同时这些文章又有着作者鲜明的个性风格。

      “文中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文中重要句子常为揭示本质特征的的句子,有时也是词语。

      四、方法指导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意:在树立“整体阅读”和“语境”意识,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基础上,按三步走流程来解答。第一步,审清题意。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其次,审准题干要求,是选“正确” 项还是“不正确”项,是“最准确”项还是“不合文意”项。第二步,确定阅读区间。一般情况下,要理解的重要概念 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定的篇幅进行说明或阐释,有的比较集中,有的分散在好几个段落。解题关键就是寻找相关信息,弄清概念内涵。第三步,关注好对概念进行修饰、判断的词语。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以判断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 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简单概括,然后与选项一一仔细对照分析,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弄明白了,就可以推及整句的含义。2、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单句,找准主谓宾;是复句,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义。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所处位置入手。如果句子是总领句,那么理解该句就要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分析;如果是过渡句,那么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如果是起总结句,就可以从上文去找相关信息。总之,要抓住该句管辖的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找答案。

      五、理解概念和句子,谨防五种错误

      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在实际考查中,主要是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面进行的。在解答此类试题中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造成理解错误。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也往往不能把握句子本质含义而出现错误 。

      【误区1】脱离文章内容信息而妄加判断。

      【误区2】忽视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作出判断。

      【误区3】文意理解发生偏差,造成错误判断。

      【误区4】忽视程度词和范围词,造成错误判断。


展开全文阅读
      【误区5】没有注意选项中信息的错误对接,造成错误判断。

      六、演练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8全国卷一)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 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 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 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 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 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 ”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参考答案

      1.D  解析:“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第二段说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 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可见“新子学”并没有脱离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A  解析:“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错误。

      3.B  解析:A "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误   C“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误 D  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高三)
下一篇: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 (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