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30  2018-09-16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体会标题的含义,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 理解文章主旨,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 烂。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1)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 到 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 然地恐慌起来”。 

      (4) 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从“那天,是他们离家 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 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四、精读课文,感知杜小康变化的过程

      4. 讨论:杜小康为什么独孤 ?本文为什么以“孤独之旅”作为标题?

      提示: 

      (1) 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 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 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 离开了人群,父子缺 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 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 迟不能人睡”。 

      (4) 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标题含义:不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 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远离村庄和人群去放鸭,失去与人感情交流的机会。

      是杜小康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五、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片段,并分析其作用。

      1. 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 文章自然环境的描写的作用提示: 

      (1) 有关鸭群的描写: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 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 有关芦苇荡的描写:

      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六、研读课文,谈谈感受

      1.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小说描 写的特色是什么?

      小说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独中磨练,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

      小说写作特色: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 小说的主题如何归纳?

      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生命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家,是一条道路,不是一座栖居的城市;人们所有的享受与幸福只不过是生命路旁的旅店,供我们稍事休憩,好让我们增添精力到达 终点。——爱迪生

      七、拓展延伸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 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孤独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我的叔叔于勒》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