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112 2018-10-30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 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 “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沉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链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文忠是他的谥号。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三、背景链接
欧阳修 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做官后,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后,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 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
四、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指导学生积 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暝(míng) 伛偻(yǔ lǚ)
酒洌(liè) 山肴野蔌(yáo)(sù) 觥筹(gōng chóu)
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潺(chán)
2、诵读课文。
五、翻译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开,消 散, 散开。
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一词多义
归:云归而 岩穴暝(聚拢)
展开全文阅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乐: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快乐”)
秀: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动词,茂盛)
谓:太守自谓(称谓)
太守谓谁(是,为)
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溪深而鱼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3)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4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芳香)
(5)成语积累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山肴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比喻事情经 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六、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朝暮景色——四季景色——(乐)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沉醉)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重点练习朗诵,朗诵时注意三点:读准字音;读得顺畅;读得动听。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意,课后请同学们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优化设计小册子。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教学反思:
在教授这节课时,第一节课任务仍然是诵读和积累,早读时教师做范读以正字音,习其句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朗读并初步感知文章,课上由欧阳修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导入,然后简单点出这篇文章的文学地位,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第一板块先诵读,诵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先站起来,然后老师指导朗诵的一些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含“也”句子很多,结合对背景的理解和文章的初步了解,学生们能领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能 在配乐的引导下很好的表达出那种喜悦的感情来。全班 集体朗诵之后,教师再做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内容提出要求,指导把文章的第一段再朗诵一遍,要求学生在朗诵时后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和感情的表达,读出美文的美感。
紧接着,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学积累,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边读边翻译翻译的时候遇到一些不会的可以全点批注以待交流。翻译完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比较重要的句子,学生翻译,然后再让几个学生把翻译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和值得学习的地方汇总性评价,完成这些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难题,这时候学生站起来,先让班上的小组间交流,然后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再做讲解,最后又留出几分钟时间对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检测。
第一课时的最大收获是,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交流掌握,尤其是个别学生在早读的时候可能已经翻译了课文,没有再一一叫人起来展示逐句翻译。在学习时老师强调了翻译要学会用已经积累过的知识学习文章中见过的字词,没有见过的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课下注释,亦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询问老师得到答案,另外要学会与现代汉语相比较,就容易发现和积累一些文言现象了。通过这节课发现,有时候随着学生积累的增多和理解能力的增强,没有必要把文章再逐字逐句翻译,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容易集中那些差生 的注意力,更不利于优生的培养。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醉翁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部编九(上)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