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717 2018-11-01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行路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诵,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诗词。
2.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行路难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诗歌
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2.写作背景
《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3.明确生字词的音、形。
樽(zūn) 箸(zhù) 羞(xiū) 直(zhí) 塞(sè) 济(jì)
三、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自由放声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朗读节奏划分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注意通假字:(1)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2)“直”同“值”,价值。
5.请一位同学简述诗意。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面对《行路难》这个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各抒己见。
2.(1)找出写“行路难”的句子,说说难在哪里?
小组内合作交流。
明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合背景:“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想要步上仕途,实现自己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理想)“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之路的艰难险阻。
(2)诗人在这句诗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他内心怎样的情感?
明确:求仕之路迷惘、惆怅。
指导学生读:读迷惘之情。“冰塞川” “雪满山”读得语调低沉,要慢。
3.面对仕途的坎坷,诗人内心的情感还怎样呢?从哪看出来的?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苦闷。拔剑四顾心茫然。
指导学生读:四个动词停顿。“心茫然”语速稍慢。
五、细读诗歌,合作探究
1.再次朗读诗歌,诗人到底想走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呢?能否在诗歌中找到答案?
明确:“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希望像吕尚、伊尹一样得到赏识,委以重任。由吕尚和伊尹的典故引出写作手法——用典,并体会表达效果。
2.理想的愿望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复——强烈地抒发出诗人的痛苦心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进仕的道路这么宽广,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指导学生读:读出一种无奈、痛苦。
3.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的妙处。
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
明确:可赏析“破”“会”“济”字的妙处,不畏人生的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对光明的前途充满坚定的信心,更表明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指导学生读:读出乐观、自信、坚定的信念。
六、诵读全诗——体味情感变化
学生背诵全诗,体会情感的变化。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结:这首诗中李白抒发出了自己仕途的艰难和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但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乐观进取、奋斗不息的李白,是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乐观自信是李白诗歌的魅力,更是李白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再读诗歌,读出李白的奋发、自信、乐观来。
学生再读诗歌。
2.拓展延伸
面对人生的挫折,你学完这首诗后,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我们应该学习李白的积极乐观、自信倔强,学习他永不言败的精神,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八、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二)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希望 自信
苦闷 迷惘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咏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范进中举》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