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580  2018-11-03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预学案
一、初识作者

      《列子》一书,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著名的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都是两千多年以前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的作品,是十分可贵的文化遗产。

      二、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8226;汤问》(《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先后著文二十篇,约十万字。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其特点为:

      (1)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2)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3)故事具有虚构性;

      (4)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三、课文精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解析】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段析】第一部分:交代故事的背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在山的对面居住着。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就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段析】第二部分: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来

      【解析】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的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法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解析】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四、写作技法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

      在对比方面,最突出的是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此外的对比还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刚七八岁,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则是“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首先,在命名上就有对比的效果,一个愚公,一个智叟,实际的行为却相反,起到加强讽刺的效果。其次,愚公有造福子孙后代大众的远大抱负,而智叟却只从年龄上、自然威力上考虑到移山的困难,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有平庸的思想。再次,在实际的做法中,愚公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而智叟不但不出力,反而横加嘲讽和讥笑。两相对比,效果更强烈。

      在衬托方面,文中开篇介绍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雄伟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时间的绵长,这些都衬托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魄力。此外,结尾写操蛇之神的“惧”,以及天帝的“感”,也从侧面衬托了愚公移山的决心坚不可摧。


展开全文阅读
      2.故事安排巧妙,引人入胜。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本该是行动起来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本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凸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拓展阅读

      列子射箭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拉满了弓弦,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

      拿弓的手肘上,然后射出箭去。一箭连着一箭,前一箭刚射出,后一箭已拉满弦。在这个时候,他全神贯注,像木偶一样一动也不动。伯昏无人说:“你这是有心的射箭,而不是无心的射箭。如果我和你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面临着万丈深渊,你还能射吗?”

      于是伯昏无人便领他登上高山,走在摇晃的岩石上。当临近万丈深渊时,伯昏无人背对着深渊往后退,双脚已有三分之二悬空了,才拱手作揖,请列御寇上来。列御寇早巳吓得趴倒在地,汗水流到了脚后跟。伯昏无人说:“修养最高的人,朝上能看到青天,往下能潜入黄泉。他遨游八方,精神和真气都不会改变,现在你全身发抖,心中十分恐惧,你的这种心理也太糟糕了!”

      六、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8226;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8194;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8194;惩:苦于 塞:阻塞

      3、杂然相许8194;杂然:纷纷 许:赞同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8194;曾:连……都8222;8222;损:削减 丘:土堆

      5、且焉置土石8194;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6、投诸渤海之尾8194;诸:之于

      7、叩石垦壤 叩:敲,凿

      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8194;易:交换节:季节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顽固 彻:通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三、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8194;“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四、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8194;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衡阳

      2、达于汉阴8194;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江阴)

      3、指通豫南8194;

      指:古义:直, 今义:手指

      4、虽我之死8194;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无陇断焉8194;

      陇断:古义:山冈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五、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六、理解性填空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八、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8194;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819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8194;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语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刘姥姥进大观园》精品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片段作文练习之诗歌《天净沙•秋思》改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