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356 2018-11-05
标签:
教师随笔
坚持(教师随笔)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编成《山水游记》,统计入选篇数,竟有150多篇;再数数未入选的,也有50多篇;万万没想到,两者相加,居然超过了200篇。联想他人,比我旅游得多的,不在少数;但他们几乎是一游而过,一过而忘,没留下片言只语,更不用说游记了。凝神思考,我是靠什么写成了200多篇游记?没有多想,脑子里便蹦出“坚持”两字:贵在坚持,功在坚持。
坚持深入游览,力图观察全面。旅游中,常常会因时间与地点不巧而浅尝辄止,不能深入观察;也往往会因自身或同伴欠佳而半途而废,不能全面游览。但我总是尽最大可能,弥补客观不足,坚持看完全景;总是尽最大能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游览全程。记得登玉龙雪山时,先下汽车,游白水河:河面宽阔,弯弯曲曲;河床梯形,逐级下降。河水纯净,清澈见底;云天倒映,环景倒影。后上游车,观云杉坪:云杉环抱,郁郁葱葱;遍地花草,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瑰丽多姿。再下索道,赏冰川公园:白雪皑皑,茫茫飞舞;雪丘点点,连绵成片。气温陡降,严冬来临;滴水成冰,冰凌成挂。而要想到达顶点,还要爬高180米。鉴于年龄偏大,同事劝我留下,原地观景,但我没有留下,奋力上爬:踏着木架,猛爬一阵,升高60米;高度牌前,自拍照片,留下记忆。由于道路结冰,同仁劝我放弃,退回起点,可我没有放弃,继续攀爬:抓着栏杆,谨慎攀登,又升高60米;平台眺望,小山起伏,雪丘绵延。依据恶劣气候,同行劝我停止,避开危险,而我没有停止,勇往直前:顶着狂风,冒着大雪,爬上顶端;打开手机,与妻通话,描述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十三峰,立地擎天,似一排玉柱。是坚持,实现了全程游览;是坚持,成就了全面把握。
坚持深透研究,力求把握特点。到外地旅游,常常是随团队行动,总有时间限制,颇难观得深入,看得透彻;往往是走马观花,浮在表面,看得不细不致,不深不透。而要想游记优秀,还要深透研究,揣摩特征。因为仅凭蜻蜓点水,只能记流水帐,不得要领,甚或漏洞百出;仅凭粗知皮毛,只能说外行话,不中要害,甚至错误连篇。正因如此,不研究深透,决不能铺纸;不把握特点,决不能动笔。譬如,参观平遥古城时,是随旅游团游览的,容不得半点自由,跟着导游穿城而过。回家之后,只记得东门登城,游览县衙,参观票号。但仅仅凭此,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优秀游记的。于是,仔细回忆当时的游览情况,包括游览内容和过程,乃至游览方位与细节。上网搜索平遥古城的资料,主要是有关介绍和图片,还有相关评价与游记。对未游览的古城隍,打电话到景点管理处,细细询问相干情况。如此之后,深入研究,揣摩其特征。最大特点,为“古”字:古形态,古风味,古文化,古智慧。具体体现,有四处:古城墙,古县衙,古城隍,古票号。再深透研究,把握其本质:古城墙,古城之形,古老之态;古县衙,古衙之风,古朴之气;古城隍,古庙之色,古雅之香;古票号,古人之智,古拙之慧。显然,坚持研究,才能抓住特点;深透探索,才能深刻认识。
坚持深切体悟,力争迸发高见。大凡优秀游记,不光要抓住特征,更要有独特高见。因为独特高见,是优秀之根,是游记之魂。而独特高见,源自何处,来自何方?当然,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地上没有免费午餐。独特高见,只能源自深入揣摩,来自深切体悟。只有坚持深入琢磨,才能认识新颖,思想深刻;只有坚持深切感悟,才能见解独特,见识超群。只有坚持深感彻悟,才能成就独特高见,铸就游记杰作。比如,游云冈石窟后,先初步体会,获得感悟:云冈石窟,是佛雕艺术的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云冈石窟,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后深入感悟,发出赞叹:最大佛像,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第一伟窟,内容丰富,技艺精湛;昙曜五窟,三世佛祖组合,王权教权融合;露天大佛,雄浑刚健,气势不凡。再深切体悟,感叹风化:云冈石窟,没有风化的佛像,几乎没有;大多风化的佛像,已相当严重。自然的力量不仅是伟大的,而且是永恒的。岩石再坚硬,也终有被风化的时候。而人比起岩石来,又当更为渺小。在人世间,能够永存的,恐怕只有历史;能够长存的,恐怕只有精神。所以,当你活着的时候,请你多多造就辉煌的历史,多多铸就崇高的精神。自然,凭借坚持,体悟越来越深切;依靠坚持,见识越来越深刻。
试想,如果不坚持游览,能观察全面吗?如果不坚持研究,能把握本质吗?如果不坚持体悟,能见识高超吗?如果不坚持到底,能写出优秀游记吗?其实,凡事贵在坚持。因为任何事情,如果半途而废,就注定只有失败;如果浅尝辄止,就必然遭受挫折。但如果坚持不懈,就能走向成功;如果持之以恒,就能获得胜利。简言之,坚持,是成功的法宝,是胜利的秘诀。
陈祥书
标签:
教师随笔
坚持(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泰山(陈祥书随笔)
下一篇: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