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561  2018-12-09
标签:教师随笔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由川端康成《红梅》想起(教师随笔)
《红梅》/康端康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里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吶。”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子。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

      “听见了。”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由川端康成《红梅》想起

      文/尹瑞文


展开全文阅读
      《红梅》的故事始于红梅,又止于红梅。梅寿命长,浙江天台山有隋梅一株,已达1300余年,昆明黑龙潭至今尚存唐梅,与之相比,人生着实苦短。

      红梅树下,父亲和母亲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吵架,互相指责对方老糊涂,坚持不相让,然而终究打成平手,吵架不了了之。女儿微笑着旁观,两不相帮——吵架证明父母还健在,死人是不吵架的。父母在,家就在,就怕一朝春尽红梅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小说结尾提到“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女儿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忘却”是最好的怀念,相濡如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个世间,太多的悲伤烦恼皆源于忘不了,放不下,因为执念过深,于是悲苦一生。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意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彼此不晓得对方的存在。知道越多,烦恼越多,所谓“他人就是地狱”大抵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女儿不打算告诉母亲什么,就这样让母亲在无思无虑中浑浑噩噩地走完余生,于己于人,都还不错。

      昔人语:“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大意是处在最上层的圣人已经看破红尘,超脱感情之外了;最下层的人由于生活所迫,已经对情麻木;只有那些处在最上与最下等的人之间的人就像是我们这样的,才始终被情所困,不得释然。

      阮籍丧母吐血

      阮籍秉性极孝,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对方请求终止这盘棋,阮籍却坚持下完。之后饮酒两斗,大哭一声,吐血数升。等到母亲快要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熟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作最后的诀别,一直到说不出话,大哭一声,又吐血几升。

      子骞芦衣顺母

      闵子骞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儿子受继母虐待,决意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母在一人单,母去三子寒”。继母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曾参啮指痛心

      曾参侍母至孝。某天,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丁兰刻木事亲

      丁兰幼年丧亲,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所谓往者不可追,去而不得见,世间事大抵如此。

      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到稚子远离,机场送行,她目送儿子进海关,背影消失,一直没有回头;忆起自己去教书时,老父目送自己离去,没有回头;多年后,父亲在医院度过了最后时光,轮椅上苍老的他,背影那样萧瑟。逝去的父亲,即将老去的自己,大好青春的儿子,从老到小,由生命的起点到终点,都在目送中一点点远去。她终于明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请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夜不流泪。(文/尹瑞文)
标签:教师随笔 情不知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写作:有创意地表达(优秀教案)
下一篇:朱光潜《无言之美》原文全文阅读(作品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