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文言文阅读翻译
阅读:1679 2019-01-28
标签:
文言文阅读翻译
《戴楚望集》序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归有光
世宗皇帝自郢入继大统①。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衣卫千户。其后稍迁至卫佥事。尝典诏狱。当是时,廷臣以言事忤旨,鞫系者先后十数人。楚望亲视食饮、汤药、衣被,常保护之,故少瘐死者,其后往往更赦得出,以故中朝士大夫籍籍称其贤。
嘉靖四十四年,予中第,居京师。楚望数见过,示以所为诗。其论欲远追汉、魏,以近代不足为。予益异之。予既调官浙西,遂与楚望别。隆庆二年春,朝京师。楚望之子枢,裒其平生所为文百卷,谒予为序。盖楚望之于道勤矣。
始,楚望先识增城湛元明。是时年甚少,已有志于求道。既而师事泰和欧阳崇一、聂文蔚。至如安成邹谦之、吉水罗达夫,未尝识面,而以书相答问。及其所交亲者,则毘陵唐以德、太平周顺之、富平杨子修,并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予读其所往来书,大抵从阳明之学,至于往复论难,必期于自得,非苟为名者。噫,道之难言久矣。有如前楚望所为师友,皆以卓然自立于世,而楚望更与往来上下其议论,则楚望之所自立者可知矣。予之初识之,特谓其典诏狱,为国家保护善人,以为武臣之慕义者也。及稍与之亲,观其论诗,欲上追古作者,又以为学士大夫之好文者也。盖不知楚望之于道如此。
昔魏舒为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一日,令舒备偶。毓初不知其善射,而舒容止闲雅,发无不中。毓叹曰:“吾之不足以尽君才,如此射矣。”楚望之初不以语予者,岂其不欲以自见欤?抑何予之知之晚耶?抑以予之不及于此欤?
予与诸公生同时,间亦颇相闻,顾平日不知所以自信。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故黯黯以居,未敢列于当世儒者之林,以亲就而求正之。又怪孟子与荀卿同时,而终身不相遇。及是,而楚望之所与游,一时零谢尽矣。此予之所以为恨,而羡楚望之获交于诸公间也。因读其集,慨然太息而归之。
注:①明世宗朱厚熜,原为兴献王,封地在湖北。
(选自《震川先生全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保护之,故少瘐死者 死在监狱中
B.楚望数见过,示以所为诗 访问
C.一日,令舒备偶 凑数、充数
D.以亲就而求正之 整治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戴楚望掌管锦衣卫监狱时,保护了许多被关押的朝廷重臣,因而收到朝中士大夫的称赞。
B. 戴楚望谈论诗歌见解高明,也勤于写文章,一生作文百卷。他的儿子请作者给戴楚望的
文集作序。
C. 戴楚望谦虚好学,先后以欧阳崇一、聂文蔚和邹谦之、罗达夫等有道之士为师,在书信
往来中研讨学问。
D.写作这篇文章时,戴楚望交游的人都已经死去,作者不能与他们交游,深感遗憾,因此
而羡慕戴楚望。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大抵从阳明之学,至于往复论难,必期于自得,非苟为名者。
(2)楚望之初不以语予者,岂其不欲以自见欤?抑何予之知之晚耶?
9. 文中作者对戴楚望的印象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6.答案:D “正”解释为“批评、指正”
7.答案:C
8.答案
(1)(他们)大都遵从王阳明的学说,至于书信往来争论问题,一定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不是姑且博取名声。
(评分说明:每个小句1分,不通顺达意不得分。第一小句“从”要翻译为“遵从”“信奉”等词;第二句“往复”翻译为“书信往来”,“论难”要翻译为“争论问题”;第三句“期”要翻译为“希望”,“自得”要翻译为“自己有收获”“自我提升”等;第四句中“苟”要翻译为“苟且”“姑且”之类。)
(2)戴楚望起先不把(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告诉我,难道是他不想靠着这个显露自己吗?
还是因为我了解他太晚呢?
(评分说明:第一小句1分,第二小句2分,第三小句1分,不通顺达意不得分。第一小句中“语”翻译为“告诉”;第二句中“岂”翻译为表反问语气的“难道”,“自见”翻译为“显露自我”;第三句“抑”翻译为“还是”。)
9.答案
最初是仰慕道义的武将,然后是文学爱好者,最终是坚定而积极的求道者和博学者。
(评分说明:一二两点每点1分,最后一点中“求道者”和“博学者”各1分。)
[参考译文]
展开全文阅读
世宗皇帝从湖北进入京城继承皇位。戴楚望因为是兴献王的家臣跟从来京,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以后渐渐提升为锦衣卫佥事。曾经主管锦衣卫的监狱。在那时,朝内大臣因为议论政事违背皇帝心意,被审讯囚禁的人先后有十几人。戴楚望亲自关照饮食、药物、衣服和被褥等事情,常常保护那些大臣,所以死在狱中的人很少,事后他们往往因为更改判决或赦免出狱,所以朝中士大夫众口一词地称赞他很贤德。
嘉靖四十四年,我中举,居住在京城。戴楚望多次来拜访我,给我看他作的诗歌。他的观点是应该远远效法汉魏,认为近代的诗歌不值得学习。我更加认为他与众不同。我调任浙西地区的官职后,就与戴楚望分别。隆庆二年春天,我到京师朝见。戴楚望的儿子戴枢,收集了父亲一生写的文章一百卷,拜访我请我作序。原来戴楚望对于文章之道用功很勤啊。
当初,戴楚望先认识了增城人湛元明。那时戴楚望很年轻,已经有志于追求圣人之道。不久后,拜泰和人欧阳崇一、聂文蔚为师。至于安成人邹谦之、吉水人罗达夫,没有相见,而是通过书信互相问答。他交往亲近的人,则有毘陵人唐以德、太平人周顺之、富平人杨子修,以及当时国内有德才名望高的士人。我读他们往来的书信,(他们)大都遵从王阳明的学说,至于书信往来争论问题,一定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不是姑且博取名声。哎,圣人之道难以说清很久了。如同以前戴楚望所拜老师交往的朋友,都凭借卓越不凡的成就在这世上自成一家,而戴楚望还能与他们往来,评论他们的观点,那么戴楚望自己取得的成就就可以知道了。我初次认识他,只是认为他负责锦衣卫监狱,为国家保护好人,认为他是仰慕道义的武将。等到渐渐与他亲近,看他谈论诗歌,想要向上效法古代的作者,又认为他是在学习喜欢文学的士大夫。不知道戴楚望对于圣人之道如此笃行啊。
过去魏舒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常常和部下射箭,魏舒常常替钟毓筹划。一天,钟毓让魏舒凑数。钟毓开始不知道魏舒善于射箭。魏舒的射姿优雅,射箭无不中靶。钟毓感叹:"我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就像射箭这件事呀!"戴楚望起先不把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告诉我,戴楚望起先不把(自己的追求和志向)告诉我,难道是他不想靠着这个显露自己吗?还是因为我了解他太晚呢?还是因为我不能理解这些呢?
我和各位先生生活在同一时期,也不时互通信息,只是平时不知道自信的依凭情由。老子说:“人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所以我默默地生活,不敢把自己列于当代著名儒者之中,来亲近他们请他们指正。我又对孟子和荀子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一生不相遇。到现在,戴楚望交游的人,很短时间内就死亡殆尽。这就是我感到遗憾,羡慕戴楚望能与各位先生交往的原因。于是读他的文集,感慨叹息之后归还给他。
标签:
文言文阅读翻译
戴楚望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