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96 2019-02-21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型 自读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介绍本篇作者——萧红。(板书作者)
萧红,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二、自主学习
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调羹( ) 草率( ) 舀( ) 揩( )
咳嗽( ) 校对( ) 阖( ) 碟( )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
(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待客饮食(4)调侃玩笑
(5)读青年来信(6)处理校样(7)看电影(8)鲁迅休息
(9)吃鱼丸(10)包书(11)拼命工作等。
四、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思考:
1.文章所写的哪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从中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结合细节进行分析)
过渡语: 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但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平凡可亲,也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笑”“拿不住”“咳嗽”,写鲁迅笑的神态,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抓”“扣”“伸”“走”这些动词写出了走路的轻捷,表现出鲁迅做事敏捷果断、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3)“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整整齐齐”“压”写出鲁迅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
本文用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提起鲁迅,我们总会觉得他是一位大文豪,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但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可从他对待亲人、朋友等方面的态度来考虑)
读了这篇课文,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他是一个珍惜时间、关爱青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
五、展示交流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六、拓展提升
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你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如灯塔一般的文学家,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夜行路;你是以笔为枪的革命家,大刀阔斧地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天地;你是作为中华民族守夜人的思想家,教会了中华儿女要以国之复兴为己任。
展开全文阅读
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沉着冷静勇以斗争
七、总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这就是鲁迅,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板书: 笑声明朗 走路轻捷
待客饮食 调侃玩笑
回忆鲁迅先生 读青年来信 处理校样 可亲可敬
看电影 鲁迅休息 热爱怀念
吃鱼丸 包书
拼命工作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回忆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黄河颂》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回忆鲁迅先生》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