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595 2019-02-27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曹刿论战》优秀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的战例。请举出一些例子。(三国时的官渡之点战,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打败百迈万大军的“淝水之战”。)
二、作品及背景介绍
1、识记介绍《左传》,成学案内容。
2、了解勺之战”背景介绍。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自主完成学案内容。
2、指名朗读,把握语气、语调、停顿。指导完成学案内容。
3、播放视频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全文,做好圈点批注。
2、文言实词归类,理解掌握实词意思,一词多义,古今词义,通假字、词语用法及特殊句五、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六、小结
七、抄写翻译全文。
式。完成学案内容。
一、研读文本,分析课文内容探究战争取胜的原因及人物性格。
(1)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鲁庄公认为战前的准备是什么?曹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彼竭我盈”时进行反攻,“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两层,在“彼竭我盈”时进行反攻,在“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
1、细读全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述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交锋对峙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品
③综观全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④战争过程中,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辙而望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是否能够删去?(有什么作用?)
22、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①“齐师伐我”鲁庄公在没有准备下就将迎战②在“曹刿请见”问及作战条件时,庄公把希望寄托在大官和神灵的身上③战中他不观战况,不解敌情就要进攻④战胜后却不知原因】
2、探矿究
(1)长勺之战取胜的两个关键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2)鲁庄公真的很鄙吗?
【不鄙,表现在①广开言路,礼贤下士②尽职尽责,取信于民③知人善用,用人不疑④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二、小结
“读人省身”“读史明智”,品评曹刿、鲁庄公后,你读课文又有些什么心得呢?请以“读《曹刿论战》一文,我懂得了_____”说话。
三、能力拓展
完成课外阅读片段《子鱼论战》
四、背诵
韩三其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曹刿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学写读后感——八下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下一篇:
文天祥《南安军》诗歌译文及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