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442 2019-03-02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解读天下第一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清河县油坊初级中学 唐江朋
创新整合点: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我在导入后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回答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创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觉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会有感情的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准确直译或意译;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提出质疑。即读、诵、记、说、写结合。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本节课是本单元的一篇核心文章,是初中文言文中比较精美和短小精悍的一篇。是中考必考篇目之一,承接了学生由基础文言文到精美文言文的过渡。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习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了解周敦颐的简历基本文的写作背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比较活跃,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一般。朗读背诵方面较强,而分析理解较差,让学生自主学习时会读会背,课上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师生互动理解字词再翻译,接下来合作探究文章内容,交流展示,教师抓住知识点精讲,最后拓展延伸,师生互相质疑,达到创新的目的学生认知障碍点就是写作背景不够了解,对于作者的时代不熟悉,也就造成了时代的脱节,对文章的中心可能理解不透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
(2)会背诵默写本文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联系实际阐发议论
过程与方法:
(1)讨论交流,自主学习;
(2)加强诵读,在吟诵中感悟文章主题。通过演示、读写、探究多种方式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文中表现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现实,培养自己不与别人攀比,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里?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安徽和州刘禹锡的陋室吧,陋室是什么意思啊?就是简陋的房子,那简陋的房子有什么好看的呢?为什么会成为游览胜地呢?为什么会吸引千千万万的游客去参观呢?那都是因为一篇文章《陋室铭》,就是这篇铭,让这个小破房子流传千古,它号称天下第一铭,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天下第一铭的奥秘,体验它的无穷魅力吧!
二、板书课题《陋室铭》
三、时代背景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四、释题并简介作者
1、“陋室”,简陋的屋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2、本文是一篇铭文,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韵脚,并说出押的是什么韵。
讨论明确: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ing”韵。
3、让同学举出古代刻在器具上的铭
展开全文阅读
商汤盘铭: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4、什么是座右铭?举出古今中外名人的座右铭,学生回答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1)世界著名传染病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2)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3)加拿大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班廷的座右铭——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4)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5)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座右铭——谁要干白纸上写黑字这一行,别人说他笨拙,就不应该惊讶或者动气。
(6)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没有一天不写一行。
(7)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铭——切勿飘飘然。
(8)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5、古代诗人中被称为诗豪的是谁?引出作者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五、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朗读节奏。
3、划出朗读的节奏。
六、 检查自学情况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西蜀( ) 鸿儒 ( )
案牍( ) 陋室( ) 何陋( ) 调素琴( )
2、读准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 理解加点词词义
(1) 有龙则灵 (灵验 神奇)
有仙则名(著名)
(2) 斯是陋室 (这)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3) 惟吾德馨 (只)(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可以调素琴(弹奏)
阅金经(佛经)
(4) 谈笑有鸿儒 (大儒,博学的人)
(5)往来无白丁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6)无丝竹之乱耳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7)无案牍之劳形 (官府的公文)(使---------劳累)(形体,身体)
4、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
是有何陋的倒装句,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5、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讨论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讨论明确:本文都用短句,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7、 翻译句子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七、研读课文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老师引导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山 水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比喻起兴 中心句是第三句
山-----仙
水——龙
陋室——德馨
3、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讨论明确: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讨论明确: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展开余文
5、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讨论明确: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明贤的抱负和志趣。。
6、 作者又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铭文的结尾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只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略去了前半句,而语意却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7、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讨论明确: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
8、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9、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畅所欲言)
( 如:不慕荣利 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 志趣高洁 清高孤傲------)
10、课堂小结
八、课堂检测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九、拓展连接
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桌传了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如下,针对他的这种思想,你将怎样来劝告他。写一篇小短文。
新陋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十、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本文。
2、仿照《陋室铭》的样式学写一篇铭文。
教学反思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我在导入后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习兴趣。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加上老师的精讲点拨我想这堂课效果很好。
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体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张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况怎样?陋室主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提问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
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导致学生没有充分讨论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
3、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发问的环节,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充足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何以《陋室铭》为题?”“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束语?”“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为何将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视平民?”等等。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这些问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乃至背诵,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陋室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优质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
诗歌中的景与情——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教案(高三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