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00 2019-03-05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刘世科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
教学手段:诵读法 自读法 问题探讨法的方法与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二、熟悉课文
(一)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步步高学案);
(二)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文中刘邦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
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
三、研习1-4节
1、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参考注释,理解词义和特殊句式。完成学案上相关内容。(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指明生上黑板)
3、学生结合注释试译(1-4节),边译边圈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4、疏通文意
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
5、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
四、合作探究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小结: 1—4节介绍了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性格、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情形。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明确:“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五、精讲点拨:
人物形象分析 :
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结合以上情节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
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小结:
刘邦的性格特点:
雄才大略,抱负非凡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美
不事生产 好酒及色 市井无赖 恶
五、拓展延伸:
从本文看,司马迁写汉高祖刘邦固然没有抹杀他结束楚汉纷争、建立统一国家的作用,表现了他性格中美的一面,但也没有放过对他低劣品行的揭露,如实表现了他性格中恶的一面。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史家传统呢?——史家传统 不虚美,不隐恶(板书)
我们来看看汉代史学家班固的一句诠释:(拿出学案:知识链接)
《史记》“其文直,其事核(真实),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六、板书设计:
称帝前(1-4)
称帝过程(5-17)
称帝后(18-20)
七、教学反思:
刘世科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高祖本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渡荆门送别》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