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886  2019-04-12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19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黑洞的故事刚刚开始
 董营涛

黑洞的故事刚刚开始

2019-04-11 12:24:57 来源: 新华网

王 莹

  这一次,我们仰望星空,心潮澎湃。

  在那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有我们一直探寻的梦想。这个梦,关于黑洞。百余年里,它让科学家魂牵梦绕,也让平凡的你我无限遐想。就在2019年4月10日晚上9点,它,揭开面纱,露出真容。

  为了见这一面,科学家们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从400多年前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开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预言黑洞的存在,随后惠勒提出“黑洞”概念,霍金提出“黑洞是时空的扭曲者”,4年前,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被科学家“捕捉”到,人类开始“听”到黑洞,2年前,全球科学家联合起来,在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对黑洞进行观测分析……终于,人类获得了第一张黑洞照片!

  为了见这一面,时光长河中的人类,仰望星空的虔诚从未改变。据估算,宇宙诞生已有138亿年,最古老的黑洞已经超过了100亿年。在这样的计量单位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纵使如沧海一粟,人类依然对头顶那片幽深无际、群星闪烁的神秘世界满怀炽热!黑洞,这个宇宙中神秘的存在,梵高用画笔描绘过它,《星际穿越》用镜头幻想过它,孩子在睡梦里抵达过它……终于,我们看到了它!

  盼了百年的相见,真的来了。那一刻,我们激动不已,我们百感交集。那一刻,属于科学家,也属于全人类。这张照片带给我们惊喜,书写了新的人类文明;这张照片带给我们启示,吸引我们继续仰望星空;这张照片带给我们动力,鼓励我们更努力地探索未知!

  让我们记住它的样子,故事才刚刚开始……

尽锐出战攻坚 一个不少脱贫

2019-04-11 17:45:11 来源: 新华网

毛同辉

  2018年,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当地群众委托乡党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喜讯。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该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当地地处深山峡谷,自然条件恶劣,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因此,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不但对于当地群众是一个祖祖辈辈为之日思夜盼的大喜讯,具有标志性意义,同时对于全国其他贫困地区也都具有极大示范带动作用,必将坚定各地干部群众的斗志和信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当此之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脱贫攻坚成绩亮眼,但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较多”,仍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到去年底,贫困人口3万人以上的县有111个,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县有98个。这些都是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寨子”,坚中之坚。因此,下一步脱贫工作的方向很清晰,那就是咬定目标不放松,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加大力度攻坚深度贫困,无论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心愿和牵挂,也是全体共产党人共同奋斗的初心和目标。脱贫只是第一步,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再接再厉,团结奋斗,乘胜而进,各族群众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开放的社会须突破“属地管理”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4-11 13:17

作者:马涤明

  驾驶考试、车辆登记检验5类业务“异地通办”,车辆抵押登记、临牌发放等5项服务“便捷快办”,近日,记者从公安部了解到,公安部推出10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并将于6月1日起推行。

  小车驾驶证“全国通考”,申请人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在全国任一地直接申领小型汽车驾驶证,不再需要提交居住登记凭证,实现全国“一证通考”;大车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对省(区)内异地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人可凭居民身份证直接申请,无需再提交居住登记凭证;车辆转籍异地可办;摩托车检验“全国通检”;公众期盼已久的愿望,如今变成了现实。而为“全国通考”“异地通办”提供条件的,除了互联网+技术,更有管理上对“属地”模式的打破。

  事实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很多公共管理特别是考证办证方面,完全可以实行“异地通”“全国通”。所需要的条件,是地区之间互联互通,而政务网络联通在当今早已不是个问题,需要突破的“瓶颈”,是地方与部门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机制性障碍。这需要公共部门转变观念,更需要顶层设计的主导。

  现在来看,“异地通”“全国通”的问题上,公安系统走在了前面,身份证异地受理、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等早已“开通”。而如果各地公共部门的政务网络是互联互通的,海南的公共部门在系统上点开黑龙江居民的信息页面、在四川打开山东的……跟“属地点击”并没有区别,也应不存在技术障碍。依法合规的受理与审查审批,对正常的属地管理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归功于网络技术的优势。但也要看到,基本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的互联互通并不通畅,各自为政的情况仍未突破。

  社会发展的速度、节奏越快,人口流动与迁徙的规模也越大,对“异地通”这种公共服务的要求也越高。那么,地方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必须得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属地管理,主要服务所在地、辖区市民的“本土化服务”转型为面向全国、服务全国的“大服务”视角上来。


展开全文阅读
  而在公共管理逻辑上看待“异地通”“全国通”服务的问题,开放的社会本身就该打破属地管理的局限,社会越开放,公共管理与服务也应越开放,而不是“回到原属地办理”的限制越多。于此而言,许多关涉民生的的公共部门包括商业性服务单位比如通信行业,都应尽早实现互联互通,所有无必要“回原属地”的服务业务,都应全面实现“异地通”“全国通”。当然,在这方面,相关领域中顶层设计的作用是其他力量无法替代的。

  小车驾驶证全国通考了,不少网友都在问:大车驾驶证为何不可以,而只能“省内异地”?摩托车检验既可以全国通检,为何摩托车驾驶证不能全国通考?而类似这种“部分通”的情况,有些行业中还有不少。可以肯定的是,小车驾驶证既然可以,大车、摩托车“全国通”,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也对公共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突破更多“属地管理”障碍,更好地服务于公众需求。(马涤明)

正视死亡,正确理解“死亡教育”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4-11 13:17

作者:唐伟

  近日,一段“10后小朋友谈死亡教育”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一方面赢得网友对孩子们表达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死亡教育的讨论。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部分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写遗书、立遗嘱、参观殡仪馆等课外实践形式也逐渐加入到教学当中。

  在传统的教育内容中,死是一个尽量避免表达的字眼,死亡也被视为不吉利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很忌讳谈论死亡,彼此交流也小心翼翼避免触及这个话题。活着的人很少思考死亡,对死亡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少了直面死亡的勇气,更多是恐惧心态下的“谈死色变”,自然就不会在活着的时候去体验死亡的感觉。

  但事实上,只有失去的东西才会得到珍惜,也只有直面死亡才会对生充满渴望,对“活着”这两个字有触及灵魂的理解。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灾难的考验,事故的磨练,从生死关口走了一遭的人,对待死亡往往更加坦然淡定,对活着的机会则无比珍惜,不虚度每一刻光阴,不挥霍每一点时间,善待自己、活在当下。一个朋友曾经因为溺水而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救醒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活着真好”。

  向生而死,这既是一种辩证方法,更是一种价值认知。死亡的意义,其实就是生的价值,对死亡的理解有多深刻,对生的定位才有多精准。反过来讲,对死亡心存恐惧,无知和惊慌,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现代人生命安全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危险因素的警觉性不高;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生命情感的冷漠;生命价值的迷失。

  死亡教育其实就是生命教育,并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命教育为目的的死亡教育,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展多年并日渐成熟,对于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命观,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比如自杀率降低,罹患抑郁等疾病群体的比例在减少等。

  国内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10后小朋友谈死亡教育”视频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在于死亡教育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几年前,甘肃武威双城镇发生了一起小学生自杀连锁事件,六天时间里同一所小学的六名学生相继服毒自杀,悲剧发生后,有的家长竟将此归咎于当地的风水不好。

  目前,死亡教育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模式创新,除了一些学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外,诸如躺在棺材内体验死亡,或者接受死亡模拟试验,写遗书、立遗嘱、参观殡仪馆等课外实践也方兴未艾。不过这样的尝试和努力还远远不够,死亡教育不仅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娃娃抓起,还应当从提高全民的生命意识出发,将死亡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实施。(唐伟)

基层扫黑除恶宣传不应再出现低级“失误”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4-11 13:17

作者:然玉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印发的扫黑除恶宣传资料中,将医生、商贩、导游等列为“十大黑心职业”,引起社会舆论关注。其称不乱开处方的医生没有,行业整体已经变质到无药可救。记者从相城区委宣传部获悉,此举确因渭塘镇相关负责人对宣传资料未严格审核把关所致,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已有6人被问责,其中4人受到免职处理。

  官方扫黑除恶手册,竟将医生列为“十大黑心职业”之首,已然匪夷所思,而梳理整本宣传资料的遣词造句,更让人深深惊诧其中的主观臆想和武断评判。诸如“没有医生不乱开处方”之类的随意表述,哪有一点公文写作应有的严谨持重。此事曝出之后,当地迅速承认“责任人把关不严”,并据此展开严厉问责。这一处理结果在情理之中,但追溯到前端,一个明显欠妥的扫黑除恶手册,到底是如何炮制出炉的呢?

  关于扫黑除恶,应该说从法律到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着明确的界定和诠释。基层动员过程中,当然可以采取“自选动作”展开宣教,但其前提必然是依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而绝对不能信马由缰地“自由发挥”。遗憾的是,在某些地方,由于宣传失当,“扫黑除恶”正在给人以扩大化、扭曲化的观感。比如说,一些标语动辄做“表面文章”,将“大金链”“纹身”作为涉黑指征加以攻击,幼稚得如同儿戏。

  针对扫黑除恶,相关部门的态度其实一直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这一口号自有其内在道理和逻辑自洽性所在。然而,一些地方在宣传中,却创作了一大批令人哭笑不得的蹩脚标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某地一番“无乱打吵,无吵防闹,无闹管狂,无狂控跳”的严词厉语。其虽然形式工整、气势压人,却完全不知所云。试问,“吵”“闹”“狂”“跳”到底指什么?这些行为违法了吗?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层级越是下沉,有关“扫黑除恶”的宣教文案就越是容易出现“胡来”的状况。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固然与基层文宣人才稀缺、专业性不足有关,更是由基层管理者的思维、视野及其所面临的社会监督强度所决定的。

  扫黑除恶,从来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吓”出来的。扫黑除恶,只应当针对有确定犯罪事实的犯罪分子,而绝对不该恫吓、牵累无辜公民。扫黑除恶的动员与宣传,要的不是层层加码的打击一片,而是严肃立场、专业口径、规范表达。毕竟,给坏人以威慑,给民众以安心,这才是扫黑除恶的真正目的。(然玉)

把孩子当成“摇钱树”,法律要为童模行业立规矩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4-11 16:49

作者:沈彬

  近日,“亲妈殴打童模妞妞”的视频引发了公愤,也揭示出了被人们忽视的童模行业背后的辛酸。在视频中,一个女子在平面广告拍摄现场踹了一个年幼的女童模一脚,事件引起网友愤怒,随后大家挖出了踢踹女童模的女子正是她的母亲。童模妈妈道歉后,又被曝出另一段夜里将孩子逼在墙角拿衣架抽打的视频。

  原来,看似光鲜的童模背后满是泪痕,而且童模行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有的小朋友一天拍摄收入能达到五位数,这意味着关注儿童模特的权利保护,不是个案性的问题。

  原本,让孩子去适当参加一些广告的拍摄、走个秀、当一次花童,也算增长了孩子的见识和阅历、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这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但是,当童模成为一个职业,成为一个谋生行当之后,就变了味,也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变得铜臭味十足。妈妈成了“经纪人”,孩子成了“艺人”,要按照甲方的要求拗造型、摆pose、一颦一笑都被定格在了快门前:孩子沦为了家长的摇钱树。

  其实,模特工作本来就是个“苦差事”,更何况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可能要在冬天的瑟瑟寒风中拍摄清凉的夏装,可能一个晚上要换几十套衣服、摆上千个动作,不符合要求就得NG,孩子不开心的时候还得强颜欢笑。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无疑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休息权、学习和游戏的权利。


展开余文
  哪怕没有妈妈的暴力殴打,让孩子早早“踏入圈子”,过早品尝了人世间冷暖炎凉,过早曝光、被迫表演,也都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童工是一条法律红线,但是像童模属于短期的劳务合同,法律一般不作禁止性规定。但是,如果真的把孩子当成摇钱树,逼着孩子把模特当成“工作”,势必会严重损害他们作为未成年人的利益,这个时候法律和职能部门应该出手给行业立规矩。

  而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及其监护人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保护未成年人是所有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没有人可以推卸责任。

  针对这次“亲妈殴打童模”事件,相关职能部门应有所作为。公安机关可以依据《反家庭暴力法》对其母亲的家暴行为进行训诫,问题严重的,可以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教育部门、街道、共青团组织可以依法介入调查,查清拍摄活动有没有妨碍到儿童的正当休息权、受教育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童模拍摄行业做出必要指导,“敲敲木鱼”,宣传相关法律。此外,已有110家淘宝店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这也是个强调行业自律的好机会,今后有必要推出禁止超时拍摄、深夜拍摄的行业规矩。

  目前看来,童装、玩具等儿童相关行业必然需要童模,一刀切地取缔童模不现实,那就必须尽早规范起这个行业,不能让孩子天真的童年迷失在金钱和名利场。对于那些利欲熏心的父母,法律也要及时敲打一番:孩子不是你们的,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沈彬)

顾雏军案改判彰显司法正能量

2019年04月11日 08:03: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等人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或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判决撤销原判对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定罪量刑部分以及挪用资金罪的量刑部分,对顾雏军犯挪用资金罪改判有期徒刑五年。这意味着此前法院对顾雏军的两项罪名不成立,挪用资金罪名成立但法定刑期从十年改判为五年。(相关报道见A8版)

备受关注的顾雏军案再审改判,是一次充满司法理性的不纵不枉、实事求是的依法改判,是司法保护企业家产权的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最高法对于原审认定的顾雏军等人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充分考虑其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不以犯罪论处;对于不按规定提供真实财会报告的行为,充分考虑在案证据不足的客观实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对于各级法院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依法妥善处理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经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具有标杆性示范作用。

对企业家阶层而言,法治可谓最好的定心丸。相对于政策,法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一次公平的依法改判,可以说胜过一沓红头文件。顾雏军案的再审改判,是人民法院落实党中央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政策的一个“标杆”案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民营企业产权的政策精神,体现了人民法院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有错必纠,有错必改,依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依法保障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利,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感,使广大企业家更加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加强产权保护,根本之策是纳入法治轨道,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在事关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方面各环节体现法治理念,坚持平等、全面、依法保护,切实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司法保护,增强人民群众的财产财富安全感。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关键是要落实保护产权政策,而落实产权保护政策,关键是要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依法妥善处理特定历史条件下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是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些不规范行为,要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一般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民事赔偿等方式妥善处理,不能把一般的违法违规行为当做刑事犯罪来处理。要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则,对于罪与非罪界限不清或者定罪证据不足的,应当依法宣告无罪。

对于涉产权案件的审理,司法机关要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的界限,准确把握经济违法行为入刑标准,准确认定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性质,防范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对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经济行为,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外,不以违法犯罪对待。

顾雏军案再审改判充分彰显了司法的正能量,有助于让每一位合法经营的企业家都能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感受到司法机关依法改判依法纠错的正能量,感受到司法带来的安全感。人们有理由期待,人民法院不断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原则,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企业家有勇气、有底气投身经济发展大潮创业兴业。

顾雏军案改判,体现实事求是法治精神

2019年04月11日 08:03:21

来源:新京报

文丨新京报社论

历经坎坷,几经波折,众所瞩目的顾雏军案终于尘埃落定。

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等人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判决撤销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的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定罪和量刑,维持对顾雏军挪用资金罪的定罪,并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已经执行完毕)。其他原审被告人,或维持原判,或宣告无罪。

最终,顾雏军仍因挪用资金罪领刑5年,这意味着他仍然是有罪之身,但较之前酌减了3年。

或许,这并不是顾雏军及其辩护律师所期待的无罪结果。毕竟,在最高法宣布再审的一批涉产权案中,张文中等“类似”案件之前均已改判无罪,而在影响力上不遑多让的顾雏军案改判轻罪,与其无罪的期望间仍有落差。

但据法庭查明事实,顾雏军等人在公司变更登记过程中虚报注册资本、不按规定提供真实财会报告、挪用6300万元资金的行为,考虑到历史背景、客观因素,以及证据不足等原因,的确不应过于苛求入罪求刑。而顾雏军、张宏从上市公司挪用2.9亿元,用于顾雏军个人注册公司的行为,确实符合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认定有罪并判处刑罚并无不妥。再审的实际量刑,随着挪用资金数量的递减,作出了相应的裁减,从法律层面讲,也属“定性准确,量刑适当”。因此,这个改判结果也是实事求是、依法纠错的法治原则恰如其分的体现。

虽非无罪,却已改判,客观而言,这份再审判决书对当事人仍有现实意义。

一是由数罪并罚到单罪轻判,顾雏军多年以来戴着的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沉重“帽子”被一举摘掉,一度受到损害的个人名誉及商誉,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二是为国家救济开启了必要通道。根据《国家赔偿法》及有关司法解释,顾雏军及其他同案人员,即便再审改判轻罪,也可以就错误判决造成的“超期羁押”对人身自由的侵害,申请相应的国家赔偿,这也是法治正义回归的应有之义。

跳出个案的窠臼,对于更多的企业家而言,这次再审改判更有指向性价值。从中央关于完善产权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到两高《通知》,再到张文中、顾雏军等系列案件再审改判,传递出依法保护产权的决心。而用法治廓清个体行为的是与非,无疑是对产权、对企业家最好的保护,也将为改革中国注入更多信心。

法治正义也必须用法治的方式去实现。囿于当年的司法环境,对于一些有违法治的错判,并不宜过于苛责。而随着法治理念与实践的进步,对过去的错判依法纠正也是实事求是法治精神与法治正义的必然要求。在法治视域里“回炉重铸”,不是为了“摘帽”而“摘帽”,遵循法治原则,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拿证据说话,既是给当事人以合理交代,也是还社会以公平正义。

所以,顾雏军案究竟是以无罪还是有罪“收官”,固然广受关注,其再审改判所体现的实事求是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进步,却更值得正视。

顾雏军案改判体现司法公正

2019年04月11日 08:02:01

来源:新京报

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在三起重大案件中,最具争议的无疑是顾雏军案。

2019年4月10日,最高法宣布了再审结果:撤销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的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定罪和量刑,维持对顾雏军挪用资金罪的定罪,并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已经执行完毕)。

这意味着,此前法院对顾雏军的两项罪名指控不成立,法定刑期也从十年改判为五年。无论是从当时的民企收购国企背景,还是从当前保护企业家产权的背景来看,顾雏军案都具有正面的风向标意义,它有助于让每个合法经营的企业家,都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安全感。

一次改判胜过十次宣传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的研究表明,好的制度是国家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坏的制度则让很多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经济停滞。

什么是好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保护产权,包括所有公民和企业家的合法财产权、知识产权,广义的产权还包括企业家合法经营企业的权利以及人身安全;二是执行契约,包括所有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各种商业契约。

当前,企业家最大的担忧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好的制度,就是要通过法治的手段确保企业的财产不被侵犯,企业家的经营权利得到保障,企业与其他主体签订的契约得以执行,这样才能极大地减少各种不确定性,让企业家安心投资和经营。

因此,改善营商环境、稳定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关键是从法律上确保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多个法律法规和政策,从多个方面推进了倡导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产权、改善政商关系的大环境。而法院对重大疑难案件的重申、改判,则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改善大环境的决心。

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张文中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审,顾雏军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提审,许荣华案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出台法律法规和再审重大案件,两者相得益彰,相互补充。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一次改判胜过十次宣传。

依法改判保障了企业家安全感

就最高法院宣布的顾雏军案再审结果看,这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依法改判”保障了企业家的安全感。无论是张文中案件还是顾雏军案件,再审结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或者撤销了案件主要当事人的部分甚至全部罪行。


展开余文
但对案件结果的改变,不是行政权力直接干预的结果,也不是长官意志的直接体现,而是在法治的框架下依法合规实现的。这点尤其重要。

其次,“疑难案件重审”有助于企业家恢复对社会的信心。企业家热心创业,专心投资,一旦遭遇不白之冤,必然信心遭受打击,并且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最高法对重大疑难案件的改判,相当于“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因此,企业家一旦在政商关系中遭遇困境,依然要坚定信念,保有希望之光,要相信“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再者,“法治昌明”才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当前,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经济转型处于爬坡时期,经济增长面临挑战。值此关键时节,要推动经济增长,关键还是改善制度环境。

没有比法治更重要的制度,因此,合法依规地纠正涉企案件,将为未来的长期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让每一个企业家都感受到法治的安全感,才能真正实现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

顾雏军案改判,让企业家轻装前进

叶筱

2019年04月10日23:1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等人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再审一案,撤销了原判对顾雏军的部分罪名量刑,部分原审被告人被宣告无罪,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起始于十多年前的涉产权旧案,为何波澜不断?因为无论在中国司法史还是商业史上,顾雏军案都被视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如何处理?产权司法保护进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怎么解决?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怎样纠正?可以说,顾雏军案的有力纠偏,既体现了党中央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要求,又向全社会释放了产权司法保护的积极信号,对于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判决结果而言,再审过程做到了“有改有维”。一方面,挪用资金事实清楚、证据确实,不仅侵害了企业法人产权,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对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造成了重大不良影响,应依法予以惩处。另一方面,使用虚假证明文件以不实货币置换无形资产出资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不构成犯罪,不应追究顾雏军等人的刑事责任。这样处理,既维护法律权威、彰显公平正义,又引导企业家敬畏法律,不踩红线,遵纪守法搞经营,合法合规谋发展。

从法治意义来看,再审过程堪称依法治国的一堂法治公开课。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两批共13件人民法院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坚持有错必纠,错到哪里纠到哪里,全案错了全案纠正,部分错了部分纠正,既不遮丑护短,也不搞“一风吹”。纠偏此类案件的示范意义在于,倒逼司法机关全面梳理现行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中对各类产权存在不平等保护的条款,并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产权纠纷与恶意侵占、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等界限,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特别是企业家人身和财产权益。

从社会效果来看,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生动实践。一段时间里,一些企业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一些部门工作中存在不应该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对顾雏军案的再审改判,通过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清晰传递出中央依法保护产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风向,有助于增强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感,激发干事创业的企业家精神。事实上,只要讲正气、走正道,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就能享受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律保障。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以顾雏军案为契机,加大涉产权错案的甄别纠正力度,切实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让各类产权主体都能得到法律公平公正的对待,全心全意为广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做强做优保驾护航。

中小城市如何在收缩中谋发展

2019年04月11日 08:03:17

来源:新京报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下称《重点任务》),其中首次提出了“收缩型中小城市”的概念。

该文件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而在大城市方面,则进一步放宽了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并要求大幅增加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规模。

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多,牵涉的区域范围大,为什么有些中小城市会率先收缩呢?

一方面,未来10年左右,我国即将迎来人口负增长。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已进入了人口负增长,从人口趋势来看,未来还会有更多中小城市进入收缩时代。

由于中小城市属于城镇化体系的末端,靠人口回流等因素扭转人口负增长几乎不可能。而且,相对于大城市收缩,中小城市瘦身更为轻便,成本可能更小。

另一方面,相对于人口向中小城市分散布局,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更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增长时代,相对于收缩大城市,收缩中小城市更加合理和科学。

那么,收缩型中小城市又该如何发展?《重点任务》的基本思路是“瘦身强体”,也就是说,中小城市不仅要“瘦”,还要“强”。

中小城市瘦身强体,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很多城市的政府官员拒绝承认城市人口在流失,甚至排斥做一个收缩型城市规划。因为他们认为,城市要发展,人口必须增加,人口减少是城市衰败的表征,是负面业绩,是不可接受的。

而且,城市规划业界也习惯了做人口增量的总规,因为总规中预计的人口变动直接决定了这个城市未来能做城市开发的土地资源。如果规划公司在总规中预计人口减少,可能很难得到通过。总之,在人口负增长地区,我们首先要习惯做减量的城市规划。

中小城市瘦身强体重点是要“强”,也就是说中小城市收缩不是萎缩、破产、荒凉、萧条和衰败,而是收缩中要民富城强。不少学者会认为,这是难以实现的城市发展悖论。

其实,城市在收缩中增长并非不可能。揆诸现实,很多人口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却在经历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也如此。关键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特别要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

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会逐渐形成核心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城市等城市体系。城市群是城镇化不断发展的客观必然,具有以大带小(即通过大城市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的特征。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大城市群。此外,成渝、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等城市群正在规划发展中。

未来,对于很多中小城市而言,从产业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积极融入到城市群中去,才是城市生存发展的王道。

在这方面,日本东京都市群的发展模式,就是个很好的国际案例。东京都市圈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的空间结构和高度互补的功能布局。尽管东京都市圈中有些城市的人口在下降,但是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却不断聚集。

这对国内中小城市“瘦身强体”而言,显然不乏借鉴意义。 侯晓旭

  
标签: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19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9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让文明的甘泉浸润人心
下一篇:2019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从心灵变迁感悟历史巨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