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文言文阅读翻译
阅读:862  2019-04-28
标签:文言文阅读翻译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一)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 “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取材于《说苑•卷八》)

      (二)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1】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1】霸王:这里指霸主。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尊贤而下士 下:居于……之下

      B. 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C. 见过八矣 见:出现

      D. 靡有不至 靡:没有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犹鸿鹄之无羽翼也 而周之王

      B.虽有千里之望 中行氏虽欲无亡

      C. 而国大治 治国何如

      D. 一日三至而不得见 于是相率而朝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霸王者托于贤

      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

      B.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简主听了这些话,拒绝吃饭,叹息不已

      C. 明镜所以昭形也

      明镜是用来清楚地反映形状的

      D. 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齐桓公一统天下,是因为他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士人啊

      11.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⑴ 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⑵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12. 以上两篇短文体现了哪些用人之道?请用成语或熟语概括并阐述理由。(4分)

      13. 以上两篇短文都讲到国君治国理政。《论语》中也有相关表述。这些表述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为政理念。请任选两则简要分析。(5分)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⑶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 服。” ——《论语•为政》

      ⑷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答案]

      8. C(3分) 9. A(3分) 10. B(3分)

      11.(6分)

      ①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3分)

      ②即使(就算)士子小臣稷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3分)   


展开全文阅读
      12. (4分)

      参考答案:齐桓公: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赵简主:任人唯贤、用人不疑、力排众议

      中行氏:亲贤远佞

      评分标准参考:成语或熟语2分,分析2分。

      13. (5分)(任选2条)

      参考答案:

      (1)为政者要以身作则,端正自身

      (2)行德政,讲礼仪,使百姓知廉耻

      (3)荐举贤才,选贤用能

      (4) 不用有勇无谋(匹夫之勇、贸然行事)之人//用有勇能谋(谨言慎行 深谋远虑)之人

      [参考译文]   

      (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   

      (2)齐桓公拜见一个叫稷的小吏,一天去了三次也没有见到。跟随的人说:"你作为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见一个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却未见到,也可以停止了。"桓公说:"不是这样的。有才能的人傲视爵位、俸禄,当然也会轻视他们的君王;君王如果轻视霸主,自然也会轻视有才能的人。就算士子小臣稷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就这样,齐桓公去了五次才见到小臣稷。天下人听说了这件事,都说:"齐桓公也放下架子对待平民,何况我们这些一般的国君呢?"于是一起来朝拜齐桓公,很少有不到的。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多次联合诸侯,一统天下的原因,是因为他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士人啊。

      附13小题理解:

      (1)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

      会服从的。

      (2)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以暂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管理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管理百姓,用礼仪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3)鲁哀公向孔子问道:“我怎样做才能让民众服从呢?”孔子答道:“提拔正直的人,放置在邪恶的人之上,民众就服从了;提拔邪恶的人,放置在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不会服从。”

      (4)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标签:文言文阅读翻译 人君之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动物笑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