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964  
标签:教师随笔
骂人的艺术(教师中心稿)


      中国是泱泱大国,儒家的温、良、恭、俭、让,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国人讲究的是落落大方、温文尔雅、礼尚往来。然而,物极必反,事事谦让、处处包容的处事态度,一旦渗入了民族的血液,融进人的灵魂,却极有可能造成有缺陷的民族品格。

      有一段时间,我总在思考,为什么中国现代鲜有血性的女子,快意恩仇的男人,答案也许就是中国没有倡导骂人的艺术。做人当然要堂堂正正,至真为诚,至诚为善,至善为美;然而,面对奸诈之人,凶恶之徒,不平之事,我们决不能充当好好先生,而要做性情中人,路见不平,拔地而起,挺身而出,放声怒骂,最好骂得敌人狗血喷头,七窍流血。

      其实,中国的骂人艺术,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总而言之,可概括为四式。

      其一为直捣黄龙式。

      此类骂法,如野马脱缰,黄河决堤,横冲直撞,一泻千里,然而,也正因其一览无余,无遮无挡,所以常常伤人伤己,使用起来,切记切记。

      该类骂法中,最经典的当数蒋介石的“娘希匹”,还有阿Q的“忘八蛋”“妈妈的”也在此列。较为艺术的要数《水浒传》中的石秀骂梁中书:“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把梁老爷子气得浑身冒烟,差一点就要归天。

      《三国演义》中的祢衡击鼓骂曹、孔明骂死王朗,当为语言的经典,骂人的奇葩。

      话说祢衡击鼓之后,自命清白,裸体而立。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霸王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祢衡骂曹,义正词严,运用了排比、层递,层层深入,又能恰当运用典故,骂得酣畅淋漓,当为骂之典范。也正因为祢衡骂得出色,所以才招来杀身之患。

      祢衡骂曹,反作用力使自己丧命,而孔明骂人,却能把别人骂死,可见其骂功更胜一筹。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王朗随曹真讨伐蜀国,王朗时年76岁,自视甚高,低估孔明,以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两兵对垒,王朗引经据典,劝说孔明投降。孔明听完仰天大笑,逐一批驳,还狠狠地大骂王朗:“……罪至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身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叫反臣与吾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孔明能骂死王朗,最能看出孔明的机智。他看准了王朗年纪老迈而又心胸狭隘的弱点,针对他的衰老,破口大骂,什么“皓首”、“苍髯”,什么“将归于九泉之下”等,使王朗气堵胸膛,撞死马下。

      由此可见,直捣黄龙式的骂法,虽然最为痛快,却也最容易擦枪走火,想和平共处或身体羸弱者慎用。

      其二为反唇相讥式

      此类骂法,最大的特点是斗转星移,借力打力,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别人骂你骂得越凶,你的还击就越有力,不管他搬多重的石头,最终砸的都是他自己的脚。

      史载:孔融七岁拜见李元礼,自称自己的祖先是孔子,曾经向李元礼的祖先老子问过礼,所以两人有亲戚关系,他的辩才深得李元礼的赏识。元礼说:“汝子将来必成大器,可惜老夫将死之人,见不到那一天!”孔融回答说:“大人离死还远着呢!”元礼问:“何以见得?”孔融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人今天的语言不善,以此推断大人离死还很远。”元礼大为称奇。

      司徒陈韪见此,忿忿不平,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反唇相讥说,“想你小时,一定了了。”使陈韪无言以对,十分尴尬。

      梁启超小时读私塾,老师姓石,是个古板的先生。有次,小启超和几个小朋友,捉了一只小鸟,玩得很高兴。后来,老师把这小鸟搜走了,摔死了它,把它藏在墙的后面。并且出了一副对联“有羽禽兽砖后死”,让学生来对对子。小启超满怀怒火,对出了有名的下联“无毛畜生石先生”。石先生虽然生气,却也无话可说,只好不了了之。

      吴仪主持外经贸部时,曾经与美国代表谈判知识产权问题。美方代表公然指责说:“你们中国人都是小偷,看看你们的音像图书,有多少是美国的产品?”事关中国的尊严,吴仪立刻予以还击:“你们美国人都是强盗,看看你们的博物馆里,有多少是中国的文物?”美国代表立刻哑口无言。

      大诗人歌德也是这方面的九段高手,有人曾当面讥嘲说:“某地最缺少的是诗人和驴子。”歌德马上笑着说,“如果我们俩去了,就一样也不缺了。”

      还有一次,这个人正好和歌德在一个小路上相遇,于是说:“我虽然是个绅士,可我从来不给驴子让路。”歌德马上给他让出路来,说:“我和你却正好相反。”

      反唇相讥式骂法,最能看出人的机智和反应能力。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有初一,我有十五,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此,此类骂法,童叟无欺,老少皆宜。

      其三是曲径通幽式

      此类骂法,最大的特点是婉约式,犹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犹抱琵琶,藏头露尾,常常在一颦一笑之间,就能刺杀对手,轻舟已过万重山。


展开全文阅读
      五代时,宋将宋弘投降齐,并引领齐军灭宋。为了纪念自己的丰功伟绩,宋弘模仿飞将军李广刻石记功,在大山上刻下“宋弘灭宋于此”六个大字。岂料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在前面加了一个“宋”字,变成了“宋宋弘灭宋于此”。一字之差,褒贬分明。宋弘认贼作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充当狗腿子的投降嘴脸,暴露无遗。

      无独有偶,大明将领洪承畴,深得崇祯皇帝的宠爱,他曾经自书一副砺志联,“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可是,后来洪承畴却成了一个可耻的叛徒,当了清人的走狗。于是有人把他的砺志联改为“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伴随着这副名联,洪承畴的千古骂名,恐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吧!

      和绅和纪晓岚两人都是人精,当时和绅当尚书,纪晓岚任侍郎,两人的官职不相上下。他们的互骂,常能含沙射影,杀人无形。和绅有次见到一个哈巴狗,于是就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马上回答说:“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自作聪明的和绅讨了没趣,闹了个大红脸。

      但是此类骂法,必须高人一筹,否则只能自讨没趣。只有洞察其奸,才能对症下药。使用起来,既可杀敌锐气,又有古雅之风;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全身而退。

      其四是大象无形式

      此类骂法,是精华中的精华,犹如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却又绝对没有刀光剑影,只是三言两言淡语,既能在谈笑间,令强虏灰飞烟灭;又能让小生警醒,老友汗颜。

      东吴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年少成名,无人可比。孙权曾当众取笑诸葛瑾,他叫人牵来一头长脸的驴,在驴脸上亲书诸葛瑾,以此嘲笑诸葛瑾的长脸,这让诸葛瑾很难堪。不满十岁的诸葛恪,却不慌不忙的在后面加了两个字“之驴”,变成了“诸葛瑾之驴”,孙权不好意思,只好把这头好驴赏给了诸葛瑾。

      还有一次,孙权指使自己的儿子嘲弄诸葛恪,太子对诸葛恪说:“我请你吃鸡屎一石。”诸葛恪问孙权说:“臣下也可以和主子开玩笑吗?”孙权说:“当然可以!”于是,诸葛恪说:“我请太子吃鸡蛋一颗。”众人均大惑不解,孙权问:“他请你吃鸡屎,你却请他吃鸡蛋,何故?”诸葛恪落落大方的说:“臣子不是能够随意和主子开玩笑的,可是我又不能不作反应。鸡屎和鸡蛋可都是从屁股眼里出来的呀!”于是众人哄堂大笑,几乎绝倒。

      曹操打败袁绍后,纵容自己的儿子,强纳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为妾。孔融对此很是反感。于是告诉曹操说:“商纣王的妲己,最后被姜子牙纳为妾。”由于孔融的盛名,曹操信以为真,过了一段时间,曹操问孔融:“子牙纳妲己,语出何典?”孔融曰:“以今日世事观之,当如此。”曹操至此方恍然大悟,更增添一口恶气。

      许广平当鲁迅学生时,她的毕业论文,鲁迅给她打了九十八分。评语是:“作文三分,抄写五分,其余分数都归卢梭。”以此批评广平只借鉴卢梭,丝毫没有自己的观点。难怪许广平大怒,一定要嫁给鲁迅,让他一辈子受受小女人的气。

      旧时的科举评语,也很有意思。曾有一个考生,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此人不学无术,却在考卷上写了:“我是中堂大人之妻(戚)!”主考官给的评语是:“所以我不敢取(娶)!”幽默和讽刺同在,嘲笑和鞭挞并举,真是一言难尽。

      还有一个考生在写作时,把《诗经》上的“昧昧我思之”,当成“妹妹我思之”来写。结果主考大人给的评语是:“哥哥你错了。”更是让人喷饭。

      可能是受了古人的影响,现在的很多老师,不敢直接批评学生,也常常用此类方法来搪塞。

      某老师给一个每年都考倒数第一的学生,下的评语是:“该同学成绩十分稳定,还要继续努力。”

      还有一个学生喜欢小偷小摸,后来竟然考上了大学,班主任不想影响学生的前程,给他的评语是:“该同学手脚十分麻利!”没想到这个学生到了大学,还是旧习难改,被抓住后,竟然坦白自己是个惯偷。后来大学找上门来理论,该班主任理直气壮的说:“我不是提醒你们,他的手脚十分麻利吗?你们为什么不注意防范呢?”让高等学府的老师也无话可说。

      王安石解字常好望文生义。一次他说“波”是“水之皮”。苏东坡说:“照这样说,那‘滑’是‘水之骨’了?‘活’是‘千口水’了?只是不知道‘鸠’是九鸟组成,它的依据何在?”后来,苏东坡又帮他解释说:“《诗经》上说‘鸣鸠在桑,其子七兮’,既然鸠有七个孩子,连爹娘不正好九个么?刚好合成一个鸠字!”王安石大窘,至此才知道自己《字说》中望文生义的毛病,是多么的荒谬。

      此类骂法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让别人安乐死,骂了还不知道自己挨了骂,很多年之后,蓦然回首,才恍然大悟,某某某曾经骂过我啊!可是斯人不在,尽管磨拳擦掌,然而,空荡荡只有满袖的秋风。

      骂法的最终理由,我以为决非逞强斗气,而应该是治病救人。当然,

      我虽有诸多骂法和理由,却奈何自己是个清高的名士,绝不肯和人较真。尽管有时挨骂,也只能做做阿Q,在心里骂一声:“忘八蛋,骂我吗,你还不配!”或者就是,“妈妈的,只当被儿子骂了!”呵呵。

      
标签:教师随笔 骂人的艺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还真实思想一个尊严 给真实感情一片晴空 (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第三番来者”方可用 ――谈话题作文的入题 秦葆   如果把命题作文写作比成“戴着镣铐跳舞”,那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