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48 2019-09-07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散文《白鹭》的内容,感受白鹭的美。
2.在理解郭沫若对白鹭的独到认识与感受的基础上,研读晓雪的评论,提炼出文学评论的几个切入点。
3.与两位作家的感受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学写小评论。
教学重点:研读晓雪的评论,提炼出文学评论的几个切入点;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学写小评论。
教学难点:提炼出文学评论的几个切入点;与两位作家的感受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
2.古诗积累。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3.给加点字注音,并把词语默写一遍。
冷峻 隽永 绮丽 恬淡 睿智 磅礴 含蓄 铿锵 鸿鹄 寥廓 蓑毛 嗜好 清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上学期学习专题《鸟》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可爱的鸟。我想,这位体态苗条、颈部细而弯曲、嘴尖而长、姿态优美的朋友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吧,它的名字叫——白鹭(见课本彩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的优美散文《白鹭》。
二、朗读课文,感受白鹭之美。
作为第四单元的开篇之作,我们学习时应该把握单元的主题: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也就是说,在阅读中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美在何处。
师示范:第一幅:白鹭肖像图(外形美)
生概括:清田钓鱼图(和谐美);清晨望哨图(神态美);黄昏低飞图(动态美)
师小结:人们常说画是无字的诗,同学们的描述充满了诗情画意,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第6自然段,展开想象,去感受一下清田钓鱼图呈现的白鹭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白鹭之美)
三、再读散文《白鹭》,理解作者独到认识与独到感受。
1.导语:白鹭是我国南方很常见的一种水鸟,郭沫若先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白鹭这么多的美,让我们沉浸在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那么,作者本人对白鹭的美有怎样独到的认识和感悟?让我们再速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齐读课文)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同桌间交流。
明确:作者对白鹭美的独特认识和感悟是:“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散文诗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美的,而“韵在骨子里”则说明这种美很平凡,平凡得不易被人发现,是一种自然而成的美。
2.齐读这两句话!
师小结:郭沫若先生通过自己对白鹭的仔细观察,得出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感受。
四、研读晓雪的评论
导入:下面我们来看看评论家晓雪是怎样评论《白鹭》的。(板书:关于散文《白鹭》)
1. 对散文《白鹭》进行评论是从第几节开始的?(第4节)我们先请男同学朗读第4节,考虑一下晓雪是从哪几个角度评价的?在文中做好批注。
学生独立思考,做批注。学生集体交流后老师明确:
语言文字: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
内容: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手法: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师:晓雪抓住这三个角度对散文《白鹭》进行评价。所以,对文章进行评论要抓准角度。
他这样评价在原文中都是能找到依据的,刚才欣赏散文的时候我们都一一提到了,再这里我们不再赘述。
师:第4段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段是对《白鹭》的评论文字,后半段是摘举文中原句来支撑前文的评论观点。所以,对文章进行评论时还要与原文相结合。(引用原文)
2.晓雪不仅引用了原文中的话,还引述了古人与莱辛的话,来表达自己对《白鹭》的高度评价,说明《白鹭》具备很高的艺术境界,是一篇值得人们反复品味耐人寻味的好文章。请女同学来把这两段饱含感情地读一读,让我们都来感受一下。
展开全文阅读
注:姚鼐的话说明好文章要气韵流畅自然,阅读好文章,要感受文章的气韵。以自然风物喻文章的气韵生动,以珠玉之辉、鸿鹄之鸣形容文章的深远辽阔的境界;莱辛话的意思是,好文章应该耐人寻味,说明欣赏文学作品不能浮光掠影地粗疏阅读,必须仔细品味,才能进入其艺术境界。
学情估计:学生理解这两段话颇有难度,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知是从艺术境界这个角度对《白鹭》进行高度评价即可。
3.最后一段,作者对散文《白鹭》形成最终评价,他说……齐读最后一段。(总体评价)
4.1——3节是否跑题了?(不是,1、2节谈了自己对散文的总体看法,第3节由风格不同的作家散文特点谈到郭沫若的散文,再谈到散文《白鹭》,作者由面及点地让我们认识了一下散文,了解散文的不同风格。(点面结合)
五、拓展提高
1.重拟题目
师:在仔细阅读了晓雪的评论以后,同学们对散文《白鹭》一定有了自己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给晓雪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题目,要求形象生动,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如: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小结: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我们在写评论的时候也要拟一个形象生动的好题目。
2.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凡为教者必预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现在,请大家根据晓雪写评论的方法,自选角度,口头谈谈自己对散文《白鹭》的独特感受,切入点要小。
生交流,师生点评:你是从……角度谈了……。
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这里还有一段对散文《白鹭》的评论文字。大家听后说说你从中得到哪些收获。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文末说“白鹭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这使我想起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由此不禁问一句,生活中还有多少事物本不该被漠视,却被漠视掉了呢?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
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蓬勃的小草,人们几乎是视而不见,但是它们绿遍天涯;墙角的花,谁能在意,但它们美化了一角天地。黄昏中散步的老人,往往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它们却是一道绝美的意蕴深沉的人生风景。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师评价:对《白鹭》的语言评价是“如白鹭一样朴素”,并调动了生活积累,联想到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蓬勃的小草、墙角的花、黄昏中散步的老人,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生活中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
小结:写评论时要注重阅读感受,有自己的见解
看板书,总结写评论的方法
附板书设计:关于散文《白鹭》
选准角度 提出看法
引用原文、名言 总体评价
切入点要小 注重阅读感受,有自己的见解
总结:本课学习的《散文家谈散文》由两篇构成,一篇散文,一篇评论。从中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的独特美,同时也学到了一般评论的写作方法,学会要在阅读中调动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今天的作业就是为用今天所学的写评论的方法,为郭沫若的另一篇散文《杜鹃》写一篇评论作为今天的日记(400字左右)。
郭沫若《杜鹃》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在眼前缠绵。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这样的例证多的是。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课后自我检测:
1.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轻轻地翻动书页,聆听阳光的问候,享受秋风抚摩的qiè( )意;感受鲁迅的深沉冷jùn( ),体味林语堂的幽默隽永; , 。追寻先哲的ruì( )智,触摸生命的真谛——阅读改变人生。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请模仿画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再续写两个句子。
(3)年级将开展“走近文学大师”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活动拟一个主题宣传语。
2.“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精确地概括了茅盾先生对小说《百合花》的评论。请你根据《关于散文<白鹭>》中作者对《白鹭》的评价内容,模仿茅盾先生的标题形式也给这篇评论重起一个题目。
3.写点评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示例,给其它两句作点评。
示例: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结构, 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
(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
参考答案:1.(1)略(2)示例:品读茅盾的淳厚质朴,感悟巴金的自然真挚;欣赏冰心的婉约清秀,玩味徐志摩的浓艳绮丽
2.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
3.(1)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
(2)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散文家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苏教版九(上)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教学设计
下一篇: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