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43  2019-09-07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评论,能读懂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阅读小说,能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

      3、能抓住细节描写,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阅读评论,能读懂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能抓住细节描写,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能抓住细节描写,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学生课前预习: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注音:

      宽恕( ) 点缀( ) 害臊( ) 撂( )

      木讷( ) 憨( )厚 挪( )步 讪( )笑

      掂( )量 鹿砦( ) 颤( )动 执拗( )

      虔( )诚 忸怩( ) 尴尬( )( ) 跌宕( )

      2.了解作家作品。

      3.熟悉课文,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理清评论《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交流日记,引入新课。

      1.学生交流日记,师生紧扣评论的写作角度、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分别作中肯的点评,教师小结。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一篇评论文章《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并跟随着他步入《百合花》的殿堂,共同欣赏评论的精辟独到,小说的清新俊逸。

      二、整体感知《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自读《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标画:作者对小说《百合花》独特感受的句子

      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他的独特感受展开评论的?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章,独立思考问题、交流、评价)

      师:通过阅读这篇评论,我们发现,作者矛盾认为小说《百合花》故事简单、情节精致、语言清新俊逸。

      评论的思路:第一部分(1、2)概括叙述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明确评论的重点。

      第二部分(3—5)分析作品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特点。

      第三部分(6)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总——分——总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归纳、交流、评价)

      师:从上述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说精致的情节进行了重点的描述,全文以总分总的思路展开评论。而我们都知道,小说有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相信在当时文坛“灿然开放”的《百合花》无论在人物、情节、环境,还是其它方面都会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将他评论的目光聚焦在精致的情节上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小说《百合花》,一起来感受这股沁人的清香。

      三、理解文本,读懂小说。

      1.教师或学生介绍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写于1958年,当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

      2.教师组织学生默读小说《百合花》

      要求:(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

      (2)找出文中所写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说说文章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归纳、交流、评价。

      情 节: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

      人 物:小通讯员:勇于献身,憨厚美好

      新媳妇:质朴纯洁

      主 题: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

      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主题是多元的,鼓励学生作出有创意的表达,不局限于以上内容)

      四、赏析文本,品味细节

      1.师:通过上个环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叙述的故事很简单:向敌人进攻的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但正如文学泰斗茅盾所说:《百合花》的作者正是以这样一个短篇来参加这长长的行列。这篇小说最具有魅力的写作技巧是什么呢?(细节描写)


展开全文阅读
      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代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2.再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们分别有怎样的作用。(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勾画、交流、评价。)

      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

      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

      师总结: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

      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

      我们从文中的细节描写赏析了这篇小说,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位读者,你认为小说在写法上还有哪些方面是你所欣赏的,用简单的语言说说你的认识,然后用课文中的实例加以阐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学习作家对小说进行评论的方法。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抒写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3、归纳评论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小说评论。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阅读,学习作家对小说进行评论的方法。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抒写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学习难点: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抒写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业、导入新课。

      1、交流作业,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提出中肯的建议,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导语:1958年短篇小说《百合花》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引起了文学泰斗矛盾的关注与感动,写下了《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一文。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小说家谈小说》,聆听大师的指点,丰富胸中的丘壑。

      二、组织学生活动——我读评论

      1.师:从茅盾对《百合花》的分析,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分析小说作品的基本方法。首先,作为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怎样展开故事”;其次则是如何“塑造人物”。茅盾正是抓住了这两个基本要素来行文的。

      2.对比阅读茅盾的评论和小说《百合花》,归纳出作者茅盾是如何抓住这两个基本要素来行文的。(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归纳、参与讨论,交流评价)

      明确: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用细节描写为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作服务

      (1)通过细节,描写人物精神世界

      表现人物的作用 (2)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节安排的作用 (3)通过细节,使情节一气贯通

      三、组织学生活动——我学专家

      1.师: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泰斗。他以小说家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百合花》的评论,虽然这只是一篇长文的节选,但却有着鲜明的特点。同学们,你能归纳出这篇评论的写作特点吗?

      2.再读评论,尝试归纳出本篇评论的写作特点。

      (教师师组织学生阅读、归纳、交流、评价)

      3.教师小结:

      课文虽然是节选的文字,但却有着鲜明的特点:

      (1)高度集中的论题。虽然评论的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六千字的篇幅并不算很短,更何况作品的内涵比较丰富,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用笔不多,但分析十分透彻。

      (2)独到新颖的观点。在那个文学创作步入了公式化、概念化、单一化的年代,作者提出了为许多人所不敢言的观点,不仅表现了作者文学评论方面的极高的素养,也表现了作者不同寻常的胆识。

      (3)有力的分析论证。文章主要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说明自己的见解,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内容朴实,文风实在。


展开余文
      四、组织学生活动——我来评论

      1.师:正如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小说《百合花》虽是篇短篇小说,但六千字的篇幅并不算很短,更何况作品的内涵比较丰富,除了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外,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同学们,请再读小说《百合花》,用简单的语言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然后用课文中的实例加以阐述。

      2.教师从对比手法的角度先给学生一个例子,拓宽学生的思路。

      茅盾用古人评诗常用的“清新、俊逸”二词来评价《百合花》的风格,并说它“富于抒情诗的风味”可谓一语中的,而对比手法在小说诗意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作者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臻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这三处对比,有如火与冰、生与死的对视,有如现实与理想的遥望,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诗意。

      师:其实,小说中除了茅盾先生所论述的细节,老师所选择的对比手法外,可以评论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小说的结尾为何如此感人,比如小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相信大家只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细细搜寻,慢慢咀嚼,定能收获属于你的精彩。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创作、表达、交流评价,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

      五、拓展延伸、链接中考(2007年苏州中考题)

      学习“小说家谈小说“中茅盾对《百合花》的分析方法,赏析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茅盾认为,《百合花》“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中

      画线处就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请你说说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

      表现出人物的状况和品性的。

      [答]

      2.矛盾认为,《百合花》的“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上文中有的细节描写是前后呼应的,有的是贯穿全文的,这样安排细节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答]

      3.上文中孔乙己说话极少,作者借助神志描写来表达他难以言说的心理。请找出来,说说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

      1.孔乙己坐着用手“走”这一细节,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表现孔乙己此时所遭到的摧残的严重。同时,我们也看到,孔乙己“坐着”用手“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喝一碗酒,这一细节描写又活脱脱地表现出孔乙己好喝成性等习性。(言之成理即可)

      2.上文中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酒客们的“说笑”和“哄笑”这一细节在文中出现过多次.这一次次的“笑”相互呼应.贯穿全文.表观出酒客们的冷漠无情和社会的世态炎凉。又如上文写孔乙己买酒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而他原来进酒店买酒却是“排出九文大钱”。“摸”与“排”这个细节呼应,表现出孔乙己境遇的变化,他的精神和肉体所受到的打击的大。(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3.举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既可。如“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下要再提”这一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写出孔乙己受到别人戏弄内心痛苦,又无力争辩的无奈和辛酸。

      附:板书: 护送 纯朴、腼腆、热爱生活

      (一 ) 百合花 借被 小通讯员 舍身忘我、关心别人

      献被 新媳妇 善良纯朴、热爱解放军

      抓住小说要素

      (二)鉴赏小说 有新颖独到的观点

      有有力的分析论证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小说家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诗人谈诗》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