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237  2019-10-10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文中常用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时评的题材特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理解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教学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导入新课

      1.看视频,谈感想:播放《王志伟:脚踏实地不断创新  用一生追求“工匠精神”》视频,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2.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工匠精神?今天我们进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学习。

      二、说,识别文体

      1.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三、读,夯实基础

      1.阅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字词检测过关。

      【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与“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区别。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注意与“鬼斧神工”的区别。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指做到极致。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离群索居】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超今冠古】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四、想,理清思路

      1. 这篇新闻评论论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在提出话题方面有什么特点?

      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开篇从时代特点和企业打造金字招牌的角度引出话题,紧扣“时代品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2.本文围绕“工匠精神”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1)“匠”的时代内涵及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作用与意义(第二段)。

      (2)工匠精神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三段)。

      (3)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四段)


展开全文阅读
      3.在师生共同点评的基础上小结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提出工匠精神的话题。

      第二部分: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三部分: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总结全文。

      4. 联系标题和全文说说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雕琢时代品质的凭借,它关乎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也关乎社会风尚、国家形象、时代精神,人人都要践行工匠精神。

      五、探,重点突破

      1.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个大组分为若干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第一大组: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大组: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1. 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文中,作者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类比论证:比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2)语言特色:整散结合,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

      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面目可憎、枯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这主要是因为文章语言丰富,整散结合。如第1段作者用到了“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

      时代特点的新词,使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第2段中作者用“气质雍客、活力涌流”来写企业,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生动地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第3.4.5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此外,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六、拓,总结延伸

      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上上下下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回归“工匠精神”?

      示例1:要使工匠精神回归,一定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要引起人们思想的高祖重视。比如舆论界要张张旗鼓的加以宣传,各级部门要循循善诱的加以疏导,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的加以引导,各行各业要自始至终的履行职责。

      示例2: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应当体现于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秉承工匠精神。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我们很多人的成长之路显得崎岖坎坷,所以在自然资源日匮乏的睡袋,在互联网思维“泛滥”的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价值,把工匠精神融入我们实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的职责!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以工匠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研读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致云雀》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