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54  2019-11-1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诗经.卫风.氓》优秀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落实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本,欣赏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我”被遗弃的原因,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坚强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点拨法

      四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即“国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6)《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五经”,而风、雅、颂、赋、比、兴则被称为《诗经》“六义”。

      (二)预习检测

      1. 《诗经》,又称为《     》、《        》,是我国__________诗歌总集,是我国古典诗歌__________    的源头,《__________》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儒家所说的“四书”是指《       》 、《       》、《       》和《       》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       》《       》《       》《       》和《       》五部作品,再加《       》则称为“六经”;《诗经》“六义”指的是       、      、       、      、      、       。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犹可说也 (     通     ,         )       (2) 隰则有泮。(     通     ,         )

      (3)于嗟鸠兮 (     通     ,         )       (4)无食桑葚(     通     ,         )

      (5)匪来贸丝 (     通     ,         )      (6)  将子无怒(     通     ,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泣涟涟涟(古:       ,今:鼻涕)        (2)三岁食贫(古:        ,今:三岁的年龄)

      (3)子无良媒(古:      ,  今:孩子)     (4)将子无怒(古:__________今:将要;将军)


展开全文阅读
      (5)总角之宴(古:        ,今:宴会)

      (6)至于顿丘(古:__________   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 至于 )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夙兴夜寐 (       )    (2)二三其德(       )   3. 士贰其行(        )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译文: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__________ )

      译文: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 

      6.把你在预习过程中有疑惑的词、句写在下面。

      (三)交流讨论

      1. 《氓》侧重叙事,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分组讨论、展示)

      方法:

      氓:

      女主人公:

      3.你认为诗中女子是怎样的形象?

      (四)深入探究 

      1.你觉得诗中女子为何被弃,“付心郎”变为“负心狼”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你认为造成女主人公“镜里朱颜改”的原因有哪些?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有怎样的爱情婚姻观?

      (五)拓展延伸

      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1.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

      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为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写)。《国风》中水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例如: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镇《离思》

      2.研究本诗中水意象

      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的感情有何不同?“淇水”在诗中有何作用?

      五 作业

      背诵全诗,并补写下列句子。

      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4.《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          。

      5.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 。 

      8.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10.《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1.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__ 

刘生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诗经.卫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2019年温州市高三一模语文作文题目的正确立意及基本框架(尹老师讲作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