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092 2019-12-30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既重视学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始终强调要“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倡导“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二、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理解“拿来主义”的方法和态度。
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论证方式及对比、类比、比喻等论证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学会正确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文章词句,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先破后立论证方式及对比、类比、比喻等论证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领会作者强调“拿来主义的”的迫切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明确“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学会正确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三、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B )
A.吝啬(sè) 玄虚(xián) 国粹(cuì) 譬如(pì)
B.蹩脚(bié) 孱头(càn) 自诩(xǔ) 掘墓(jué)
C.磕头(kē) 糟粕(cáo) 冠冕(miǎn) 残羹(gēng)
D.存膏(gāo) 茅厕(cè) 徘徊(huái) 鱼翅(zh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D )
A.古董 摩登 恬不知耻 礼上往来
B.羡慕 脑髓 残羹冷炙 栩栩如声
C.嘉节 唐皇 浑蛋废物 积重难返
D.剔除 给予 装腔作势 勃然大怒
3学生回顾课文1-7段,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第一层:自己不去,别人不来。
第二层:一味送去,必沦乞丐。
第三层:听凭送来,深受其害。
第四层:礼尚往来,我要拿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四、诱思导学
1.分析“拿来主义”:第8段
学生朗读,思考:
(1)“大宅子”指什么?
(2)如何对待这所“大宅子”?有哪些人?他们又是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3)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按照课文内容,填表格。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进门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逃避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2.分析“拿来主义”:第9段
学生朗读,思考:
(1)“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 他“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按课文内容,填表格。
喻体事物 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批判地吸收(使用)
烟枪烟灯 毁掉大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姨太太 各自走散 纯粹的糟粕 坚决摒弃(毁灭)
比喻论证: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
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先把中华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正反两方面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拒绝借鉴,害怕污染,不敢选择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说成是“昏蛋”,把全盘继承、顶礼膜拜的投降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新颖风趣,讽刺深刻犀利,说理明白畅晓。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高贵典雅的内容,要“拿来”而且“使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的东西,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
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质疑问难
1.实行“拿来主义”,对于“拿来主义”者有哪些要求?
明确:“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
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2.观点归纳
比较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自己不去(不送)
别人不来(不拿)先送、还有、还要送(只送不拿)磕头贺喜,讨一点
残羹冷炙做奖赏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实质 惧外、
锁国 媚外、
卖国 抛给、
误国 继承发扬
爱 国
利弊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文化堕落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经济侵略
导致亡国 人自成为新
人,文艺自
成为新文艺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赏析语言
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自成一体,既富于形象性又富于情感性,语言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杀伤力。此外,用词精当,表现力强。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尝试分析。
(1)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明确:在调侃中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2)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明确:讽刺,反语。捧:表示郑重,勾画出了反动政府媚外的丑态;挂:几张画却郑重的挂过去,显得寒碜又可怜。
(3)据说不久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用“催进”、“传道”讽刺“送去主义”的断送遗产和恬不知耻。
(4)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是反语,实为后退。讽刺反动当局送尽卖尽的悲哀。
(5)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反语,体现反动政府实际上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深含蔑视、嘲讽之意。
(6)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欣欣然”写出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围不合;“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可憎又可怜。
七、合作探究
文化,让我欢喜让我忧
近年来,外来文化已经深刻影响到现代人的生活,很多人盲目的崇洋,却淡化了自己的东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抵制,而是正视、引导,只有将西方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吸收并糅进我们的文化血脉中,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守土有责,与时俱进!
展开余文
八、课堂练习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章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B.文章第④段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送来”;第⑥段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
C.第⑨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D.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指出 要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紧迫。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八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国家“送来”;八十多年后,它们仍有可能给我们“送来“。
C.否定或者肯定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
D.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九、拓展提高
这段文字,怎么运用比喻论证,阐述了什么观点?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分析: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写演说稿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
十、课堂总结
本文论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观点和态度。“拿来主义”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实力发展的永恒理念。我们必须知道,“拿来”的最终目的是创新,是使本国文化更加优秀。
当今世界,互联网使得各国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如何在“拿来”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如何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焕发活力、接轨世界,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十一、板书设计
破 闭关主义(排外)
拿 送去主义(媚外)
破 孱头——逃避主义者
来 昏蛋——虚无主义者
立 拿来主义 废物——投降主义者
主 占有
立 挑选 鱼翅
义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反对党八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