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570  2020-01-10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导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明白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及意思。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1.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2、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芙蓉”的别名有: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从古至今,人们都把荷花当做是圣洁之花,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它的特点:香气清幽、品质高洁。它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明确】: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

      【明确】: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的忧伤。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榆柳荫后檐

      C.鼓瑟吹笙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



展开全文阅读      B.慨当以慷

      C.不用,则以纸帖之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59461;,心念旧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考点对应训练

      6.(1)阅读《短歌行》选文,回答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归园田居(其一)》选文,回答问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选文从题材上看属于田园诗,请分析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拓展延伸】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奇树:美树。②华:同“花”。 ③滋:繁盛。④荣:即上句的华。⑤贵:一作“贡”,献的意思。

      思考:诗歌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抒情的?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处?

      【答案】

      1.【答案】 D

      【解析】 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A、B、C三项都是名词的活用。A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南。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遮蔽。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2.【答案】 B

      【解析】 B项是句中衬托音节的字,无实在意义。 A、C、D三项是介词,靠、用、凭借。

      3.【答案】 A

      【解析】 A项是宾语前置句,B、C、D三项是省略句。

      4.【答案】 (1)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远方的道路上。

      (2)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心中惦念着往日情谊。

      (3)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过去的深潭。到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5.【答案】 (1)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2)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3)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6.【答案】 (1)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诗人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期盼贤才的到来,使天下英才心悦诚服地归顺麾下的愿望,也流露出诗人渴望一统天下的理想。

      (2)情景交融。选文前六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迷人、悠闲舒适的田园风光;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尽情地表现自己逃离官场、重返自然的畅快之乐。

      7. 【答案】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 《 涉江采芙蓉 》 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 《 庭中有奇树 》 则是以树为寄托物。另外 《 涉江采芙蓉 》 的结句哀伤不止,而《 庭中有奇树 》 则自我宽慰。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诗歌都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涉江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静女》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