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762 2020-02-1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优秀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体会比喻在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论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效的研读与合作讨论,理清文章的论辩理路。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1.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并对此有个人认识。
【学习重点】
在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和论辩特色。
【学习难点】
先秦散文的简约和孟子曲折论辩(对话)的特色,可能带来文意的理解和思路把握的难度。
【学法建议】
了解必要的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反复诵读,合作研讨。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孟子与《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民本主义思想;邦国的主权在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从的;政事以民为归宿;用人以民意为准;国家应以保民为职责;国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善辩,在论辩时又善设机巧,先纵后擒。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2.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的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勃,扩置学官,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二、结合注释诵读全文,整体理解文意。
读后思考讨论: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细研文本。
探究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是怎样埋设机巧,一步步向前推进地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
(一)
1.谈话之初,齐宣王想听的内容是 ;孟子要说内容则是 。
2.孟子提出了 的政治主张。对此,齐宣王的态度是 。
3.为说服齐宣王,孟子举了齐宣王 的事例,以此证明齐宣王具有 之心,并把它上升到 的高度。
展开全文阅读
(二)
4.经过初次的论辩,齐宣王已经认同了孟子主张的 ,可是齐宣王依然怀有畏难情绪。对此,孟子连用四个 ,得出了自己的看法: 。
(三)
5.到此,齐宣王依然存在着妄想,即 。
孟子为打消他的妄想,又采用 的办法,使齐宣王彻底认识到自己的妄想结局只有一个,即 ,后又给齐宣王描绘了一副令所有王者向往的美好政治图景:“
”。
(四)
6.到此,齐宣王终于真正为孟子的主张所动,他说“ ”。
7.孟子适时提出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
四、梳理归纳论辩内容和思路
齐宣王 孟子
欲以征伐求霸业
肉食者鄙不自信
心略动不着门道
攻伐霸业难割舍
终心动明言请教
五、经典段落诵读
六、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制民之产”的时代意义。
七、基本知识回顾
1.为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胡龁( ) 无以,则王( )乎 彼恶( )知之 褊( )小
予忖度( )之 便嬖( )不足使令于前 莅( )中国
商贾( )皆藏于市 吾惛( )不能进于是矣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吾不忍其觳觫
B.仰不足以事父母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A.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B.盖亦反其本矣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试加解释。
A.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然后从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
B.何以异?
C.树之以桑。
D.臣未之闻也。
6.《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 劝说 放弃 ,采纳“ ”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善于 的写作特点。
【第二学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第1学时所学主要内容,以引出对《齐桓晋文之事》论辩特色的深入探究。
论辩内容和思路
齐宣王 孟子
欲以征伐求霸业
肉食者鄙不自信
心略动不着门道
攻伐霸业难割舍
终心动明言请教
二、再读文本,合作探究孟子论辩的艺术特色及所达效果。
a.修辞手法方面:
b.句式特点方面:
c.说理态度方面:
三、自主学习总结(学习本课所获启发、自我发现或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等)
四、尝试运用,开展小型辩论赛、演讲赛(选其一)
A.金钱与道德。
B.青年成才的关键。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齐桓晋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下一篇:
《庖丁解牛》优秀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