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05 2020-02-21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社戏》第三课时导学案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研读第三部分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
3、总结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村生活。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一个忧国忧民而又看不到出路的战斗者来说,他苦闷,他彷徨,他忧愤,他孤独,他焦灼……从而面对现实,走向他的内心,重拾温情的往事。因为,他的内心深处,还有一片葱茏迷人的绿洲,那里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生活自由……这是鲁迅先生换了一种方式在战斗着,“呐喊”着!
【人物形象】
1、请跳读课文,找出描写这群农村小伙伴的行动的语句或自然段,并说说这是一群 的农村少年。
2、如何看待孩子们偷豆的事。
3、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怎样的孩子?
4、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理解主旨】
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把握情节】
1、从故事情节来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2、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片段练习】
回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不少于200字)
要求:(1)以记事为主,但一定要把与事有关的人写好;
(2)事情的发生、经过、结尾要写清楚,重在经过上,要写得比较具体;
(3)要扣住“童年趣事”中的“趣”字充分反映出儿童的心理特征。
200
【拓展阅读】
少年鲁迅
鲁迅虽是长在城里,却没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受到另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名叫沈八斤的亲戚的威吓,心中非常生气,可是家中有规矩,不许与别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画画来发泄,画一个人躺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枝箭,上面写着:“射死八斤!”并贴在沈八斤的家门口的树上,沈八斤看后差点把鼻子气歪了。
在进入三味书屋以后,他好斗的性格更有发展,有一次不知听什么人说,城中另一家私塾的老师,绰号“矮癞胡”的竟然虐待学生,连撒尿都要从他手上领一支竹签才能出去,鲁迅不禁大怒,放学后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冲到那“矮癞胡”的私塾里,正巧里面没有人,他们便打翻砚台,折断竹签,大大地造了一通反。
还有一次,也是听到一个传闻,说有位姓贺的武秀才,经常在家门口打骂过路的小学生,鲁迅和小学生们便相约着埋伏在那人的家门口,预备揍他一顿。因为他们都还是小孩子,那姓贺的却是武秀才,颇有些武功,为了保证必胜,鲁迅特地取了祖父的一把腰刀,藏在大褂底下带去,幸亏那武秀才听到风声,不愿意和小孩子们比武才不了了之。
翠翠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社戏》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遗失的美好(七年级习作)
下一篇:
《庖丁解牛》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