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408  2020-03-01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曹刿论战》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

      二、文学常识

      作者 左丘明 别名 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

      评价 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

      代表作 《春秋左氏传》(左传)、《国语》

      三、梳理式练习

      1.重点实词

      (1 ) 十年春,齐师伐我,( 进攻,攻打) (2 )公将战。    (将要)

      ( 3)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谋划;参与)

      (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深谋远虑)

      ( 5)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有“养”的意思;个人专有)

      ( 6)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恩惠;听从,服从)

      ( 7) 弗敢加也,必以信。  (虚报;实情)

      (8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

      ( 9)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明察;(以)实情判断)

      (10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类;请允许;跟从) 

      (11)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12)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大败;驱车、追赶)

      ( 13) 视其辙(察看)

      ( 14)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眺望;追击)

      (15 )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

      (17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击鼓;第二次;衰弱;枯竭;士气正旺盛;战胜)

      (18 ) 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埋伏)

      ( 19) 望其旗靡.(倒下)

      2.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3.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故逐之  (所以)

      (2)从:民弗从 (听)        战则请从(  跟随)

      (3)以:何以战 (凭借)       必以信(按照)

      (4)请: 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 ( 请允许我)

      (5)安:衣食所安 (养)        安求其能千里也 ( 怎么)

      (6)加: 既加冠( 戴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 )

      4.古今异义

      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展开全文阅读
      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6.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2)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3) 省略句

      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7.文句翻译

      ( 1)十年春,齐师伐我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

      ( 2)公将战。曹刿请见。

      翻译: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3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 5) 乃入见。问:“何以战?”

      翻译: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一定如实禀告(神)。

      (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但必定以实情来判断。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翻译: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12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翻译: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驱车追击齐军。

      (13 )下视其辙,

      翻译:下了战车,察看齐军的车轮轧出的痕迹。

      (14)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翻译:又登上战车的横木,远看齐军的队形,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 15)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已经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原因。

      (16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彼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展开余文
      ( 1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翻译: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

      (18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迹杂乱,望见战旗倒下,所以追击齐军。

      四、整体感知

      1、概述课文大意。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蓸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并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第三课时

      一、研讨课文

      1、自主学习

      研读课文,围绕战事,分析战前状况。

      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吗?

      长勺之战    力量差别悬殊的战争;齐强鲁弱;齐国侵略鲁国(“齐师伐我”)

      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依据是什么?

      统治者鲁庄公积极应战(依据是“公将战”);百姓漠不关心(依据是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又何间焉”);曹刿主动请缨(依据是“曹刿请见”)。

      2、合作互动

      以“论”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曹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是一介平民;他参战的原因是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敌国外患,敢挺身而出,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

      曹刿与庄公论战,可分为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战前(“曹刿请见”);战时(“战于长勺”);战后(“既克”)。

      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是怎样论战的?其主题是什么?有何作用?

      通过三问三答论战;其主题是“何以战”,即讨论战争的基础和依靠力量。   庄公提出三个条件:近臣、神灵、人民。曹刿否定了前两者,肯定了第三者,表现了他的“取信于民”的思想,这是政治上的“远谋”。

      战争中重点写什么事件?表现手法是什么?

      写了两件事:出击时机的把握和追击时机的把握;这是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的。

      战争结束后的论战围绕什么展开的?有何作用?

      围绕胜利原因展开;作用:是对第2段战争指挥的解释,是胜利必然性的揭示,表明曹刿军事上的“远谋”。

      二、赏析特色

      1、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课文的标题是“论战”,通过“论战”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若加入战场厮杀场面和追击齐军场面,只能冲淡“论战”这个中心,有损全文主题。

      第1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谋”;第2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第3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刿的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划。

      2、分析蓸刿、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蓸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爱国,有政治远见,谨慎冷静,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过人的谋略。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谨慎冷静的性格;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庄公: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接见还是一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三、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四、拓展延伸

      1、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曹刿论战》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请你 写出类似于“长勺之战”的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战例。

      五、课堂小结

      六、结构图

      【类文阅读】

      日近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 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

      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潸然:流泪的样子。居然:不费力。邪(yé):同“耶”。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明 日/ 集 群 臣 宴 会/告 以 此 意/更 重 问 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      

      A.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尔辈不能究物理(纪昀《河中石兽》)

      B.坐元帝膝上      其两膝相比者(魏学洢《核舟记》)

      C.元帝异之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D.具以东渡意告之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析:A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是“你”;B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是“膝盖”;C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是“对......感到诧异”;D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分别是“详细”“通假字,俱,都”;故选D。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明帝问:“何以致泣?”

      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

      (2)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4.晋明帝就同一个问题回答“日远”和“日近”的原因各是什么?

      “日远”的原因是:不闻人从日边来; “日近”的原因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5.晋明帝是个怎样的人?

      晋明帝是个机敏睿智、有理想有抱负(身在建康,心在长安故园)的人。(意对即可)

      翻译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真题体验

      (2014随州)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展开余文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2018年中考语文随州考点解读】

      P: 2018年中考考点解读——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这一题就是针对语段给人的启示或读者读后领悟的道理发问。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毫无抓手的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的积累一些 "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派用场了。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曹刿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曹刿论战》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