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80 2020-03-0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班级:姓名:
本课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对孔子师徒语气、表情、动作的精彩描写,想象品味“沂水春风图”所传达的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
4、文化传承与理解:比较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自主学习
1、复习回顾《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知识梳理
请阅读相关书籍(如杨伯峻《论语译注》)、文章或上网搜寻资料,填写下列知识卡片。
《论语》及孔子
《论语》 编者
孔子 生卒年
成书时间 出生地
文体 曾任官职
总字数 周游列国路线
我最喜爱的一则
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弟子简介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二、课堂思考探究
思考1:全文围绕着哪个字展开?文章的逻辑层次是什么样的?
思考2: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和孔子对他们表现出的态度各是什么?你更认同谁的志向?(完成下表)
人物 回答问题时的动作、神态、性格特点 志向 孔子的态度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思考3:孔子为什么“哂”子路?如何理解“其言不让”?
思考4:用现代汉语描绘曾点的所说的“沂水春风图”。并结合下列文段说说孔子为什么“与点”?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课下任务:
5人一组,将本文改写成一个课本剧。要求用现代汉语,且与原文尽量保持一致。下节课抽选一到两个小组在课堂上表演。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子路、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任安,荥阳人也。少孤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