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23 2020-03-03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5课《雷雨》教学设计及同步检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通过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复杂个性的方法 。
【教学重点】透过文本语言感受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形象 。
【教学难点】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
【教学过程】
一、 导 入
播放《雷雨》视频剪辑
问题: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二、预学
(一 )提供鉴赏人物分析角度
“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就抓住了人物的灵魂。
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人手 ,来把握周朴园的形象。
(二 )进入具体语言情境
1.让学生体验“我们”在表意上的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2.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问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 ”共 出现 12 次 )来深入了解周 、鲁两人特殊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 :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55 岁。
周繁漪——其妻 ,35 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28 岁。
周冲——繁漪生子 ,l7 岁。
鲁贵——周宅仆人 ,48 岁。
鲁侍萍——其前妻 ,某校女佣,47 岁。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 园之子 ,煤矿工人 ,27 岁 。
鲁四凤——鲁责与侍萍之女,l8 岁,周家使女 。
师:这是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从表中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明确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 27 年前。
师: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 30 年前 ,难道是作者记错 了吗?
(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 、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27 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 ,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了三年幸福生活 ,所 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 ,并不是作者记错了 ,而是更逼真地体现了人物的心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的高超。)
3.在明确周 、鲁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时 ,学生自然 明白“无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的“好 ”是有着特定 内涵的,对周 、鲁来说 ,无锡 ,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4.可是 ,这段甜蜜 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 ,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 ,是什么事呢?
(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 )
【情境二】
1.请一学生读上面这段话,请另一学生点评 ,教师指导。
2.教师事先把两个“你们”改成“你”,让学生找出课文与老师给的文字的不 同。
3.学生找到后,让学生体验“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明确:“你们”暗示了赶鲁侍萍走不仅有周朴园,更主要的是周家。
4.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 ,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
明确 :鲁 、周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两人的相爱也是真实的;鲁对周有怨恨 ,但更主要 的是恨周的软弱。
5.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不可违的时代 ,他 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教师点拨 :故事发生在 30 年前 ,即文中的“光绪 20 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 ,青年男女 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再看周朴 园 3O 年前的处境 ,他也不过 20 多岁的小伙子 ,在上面还有老头子 、老太太 、大家庭 ,他也掌握不 了 自己的命运 。所 以,“你们”一词传递出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6.“何况在赶走之前 ,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作者的补充很重要 ,那么 ,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 ,有没有行动呢?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 ,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
【情境三】
这两段话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 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 )
讨论后明确: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 出自内心的需要 ,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的真实性。
教师小结 :此时 ,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的深、痛的切,是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周朴园。不过 ,随着剧情的发展 ,周朴园的形象变得复杂起来了 。
【情境四】
1.请生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点评 。
2.教师提供揣摩人物语言 的方法 :(1)联 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2)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3)探究舞台说明;(4)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3.请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讨论此时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 ,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让生组成 4 人小组充分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交流。
教师也参与学生讨论 ,并给足时间。
4.经过讨论明确:此时的周朴园灵魂已被物质利益 占据了统治地位 ,原先对侍萍的情感 已被 自私、残酷取代。虽然周的语言对侍萍而言是巨大的伤害 ,但是非常符合周的身份和心理特征 。如果周和鲁相认 ,抱头痛哭 ,那是有违 人性发展的 ,是 不可想象的。
5.当周朴园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不期相遇 ,他又是怎么表现的?
【情境五】
1.“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请同学联系上下文来说明周朴园究竟是怎样解决和鲁侍萍的恩怨的?
2.通过解决的方式 ,你对眼前 的周朴 园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 )
明确 :(1) 周只允许鲁侍萍看一看她的儿子 ,并没有让她相认 ,主要 出 自害怕母子相认给其家庭惹来麻烦 ,表现其办事周密 ,精 明老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天下再也没有比母子相逢却不能相认 更悲惨的事 了,这又表现周心狠手辣的性格 。
(2) 周用支票来打发鲁侍萍表现其资本家的本性——金钱是万能的。它既可 以隐瞒事情的真相 ,又可以赎 回自己的良心 ,足见其圆滑 、自私。
3.教师点拨 :“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 、鲁而言 ,是一个什么概念? 请同学们看两句话:
鲁大海:(对仆人 ) 你们这些混帐 东西,放开我 。我要说 ,你故意淹死 了二千两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 ! 姓周的 ,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 财 ! 你现在还——
鲁贵对四凤 :(汹汹地 )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 ! 跑他妈 的八百里外 ,女 学堂里当老妈 :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 书呢;简直是没 出息。
根据这两句话 ,我们可以得出两组数据:就周朴园赚的一次昧心财来看,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
总收人的七百五十七分之一;就鲁侍萍一月八块钱而言,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她五十二年 的收入 。两者比较后 ,你能对周朴园有什么新的认识?
周朴园形象小结,请看作者的观点: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 ,不能认为资本 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 ,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 ,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
【同步练习】
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8194;8194;)8194;
据5月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男性烟民数已高达不可思议的3.56亿人,另有7.38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侵袭,每年归因于烟草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最新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里面的一组揭示中国控烟乏力现状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至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5年,然而中国的履约绩效情况却捉襟见肘,远远地排在缔约国后面。专家认为,控烟在中国是公共卫生议题,毋庸置疑,更是经济发展问题,限制烟草行业的发展是实现控烟的根本方式。8194;
A.不可思议8194;B.触目惊心8194;C.捉襟见肘8194;D.毋庸置疑8194;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8194;8194;)8194;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8194;
B.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8194;
C.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8194;
D.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家 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雷雨》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B: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是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C:那是因为周大少爷时来运转,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D: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 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 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4、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展开余文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5、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 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 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 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高考对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有关题目。
谈谈 《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 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30年来错综 复杂的 和 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 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A 和B 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C 和灵魂的D 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甲 的 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乙 的信条,撕出了侍萍丙 的性格,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丁 的精神。
6、“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移就
7、选文第一段两个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血缘关系,恨爱纠葛 B.暖昧关系,阶级矛盾
C.家庭不和,父子冲突 D.劳资冲突,恨爱凌辱
8、剧中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语言。侍萍这简短的话语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 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周朴园:A________ B________ 鲁侍萍:C__ ______ D________
9、侍萍撕了周朴园的支票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什么样的感情?(20字内)
10、本段文字末尾,剧评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 下文,填写这些方框里的词语。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答案
1.C8194;[C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A项无法思议:多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B项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而引起内心的震动。D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8194;
2.D8194;[A项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B项句式杂糅,“是由于”和“造成的”杂糅到了一起。C项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中心词,应在“方便”之后加上“的功能”之类的词语。]
3、C分析:“时来运转”应是“一帆风顺”
4、D分析: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5、D分析:《王昭君》作者是曹禺
二、阅读题
6、B 7、周朴园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专制蛮横。分析:“混血儿”是比喻的说法,在这里指周朴园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所产 生的个性的双重特征。
8、A.哀怨 B.愤恨 C.伪善 D.冷酷
分析:注意所选语 句在文中的位置。A、B两空是鲁侍萍意外地来到周家,看到三十年前抛弃她,险些致她于死地的周朴园时的心情,必是 哀怨、愤恨的。C、D两空强调了周朴园的伪善和冷酷。
9、充分表达了侍萍 对周朴园的抗议、蔑视、憎恨。
10、甲.伪善自私 乙.金钱至上 丙.倔强自尊 丁.坚忍反抗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三)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第7单元《不朽的红楼》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