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98  2020-03-1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及同步检测(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目的】

      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特点。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分析社会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我心中的鲁迅》为题,以课前演讲的形式导入。

      二、自读课文列出情节提纲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寂然死去 →祥林嫂来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三、探求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1、寻凶:鲁四老爷、四婶 亲人:婆婆、大伯 众人:柳妈、其他群众 

      2、查证:①鲁四老爷、四婶(残忍冷酷)在精神上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

      ②婆婆、大伯(自私冷酷、唯利是图)没有活路。

      ③柳妈 、其他人(麻木冷漠) 动机是善良,客观上充当了封建礼教的杀人工具。

      3、祥林嫂自身的弱点:愚昧、迷信、不觉悟 

      4、死因总结   无论是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柳妈等人对祥林嫂的残害,还是祥林嫂自身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封建思想这把无形的刀子凶残的杀害了祥林嫂。

      四: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残害祥林嫂的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封建思想,是封建思想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性格和说环境描写。

      1、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4、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小结: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同步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胳臂/臂膊  镯子/爵位  烟霭/和蔼

      B.拓片/拓荒 瘦削/削弱 间或/间距

      C.悚然/耸立 诧异/叱咤 屡次/履行

      D.懈怠/鞭笞 雇佣/佣金 新正/周正

      解析:A项,分别读bei/bì,zhuó/jué,ǎi/ǎi;B项,分别读tà/tuò,xuē/xuē,jiàn/jiān;C项,分别读sǒng/sǒng,chà/zhà,lǚ/lǚ;D项,分别读dài/chī,yōng/yòng,zhēng/zhèng。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它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它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B.网络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尤其受到年青一代喜爱,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因地制宜地为建设中国梦所用,是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C.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展开全文阅读
      D.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翘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解析:A项,“意气风发”,像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B项,“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C项,“盘根错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比喻事情纷难复杂。D项,“翘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B、C、D三项均不符合语境。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部日前表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位置,并坚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发展。

      B.社区居民议事会是居民参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其成员包括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民代表等组成。

      C.据调查,有高达78%的用户在“阿里腾讯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

      D.在乌克兰东部城市斯拉维扬斯克郊区,乌政府军在试图通过武力夺回城市时遭遇武装分子伏击,双方的交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解析:A项,自相矛盾,“最重要的位置”与“并重发展”矛盾,且“并重”后面不能接“发展”。B项,句式杂糅,“成员包括……”与“成员由……组成”两种句式只能选其一。C项,“给予了明确的答案”表意不清。

      答案:D

      4.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       。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④①③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解析:在所给的语段中,第④句话是总说,应放在开始,以便使“这种姿态”承接前文的“非常有操守”;①③为一组,谈鲁迅对“文人墨客”“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的态度;⑤与①③构成并列关系;②与后文衔接。

      答案:A

      【高考对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手心朝下

      周海亮

      这个老女人很怪。

      她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我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她袖起手,为难地说:“我只要一块钱。”我告诉她,身上没带一块零钱。她马上提醒我说:“你可以买包烟。”

      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厂车已经驶过来。

      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原来她是一个骗子。这毫无疑问。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她惶然地笑着,手心向下,拇指和食指飞快地捏走那枚硬币。她没有说谢谢,可是腰弯得很低,嘴巴几乎吻中膝盖。

      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给我一块钱……”

      “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她讷讷地笑着,说:“给我一块钱……”

      “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我向她发起挑衅。

      “不用,不用麻烦。”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

      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十二块钱。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

      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她在很远的地方讨得一块钱。她在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永远伸出两根手指去捏。

      怯生生的,却迅速,目标直接。

      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她啊!”

      “你知道她?”我好奇地问。

      “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

      “她只是说,给我一块钱,她要去看……”

      “你不用怀疑,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

      “可是这里离白石岭很远,一块钱远远不够。”

      “所以当她想去看女儿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待很长时间,直到要够往返路费。”

      “可是她女儿……”

      “她女儿以前和她一样,靠乞讨。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她有个习惯,一个曲子每人只要一块钱,多了不要。她还告诉她妈,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这么多年的习惯,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砸乱石,也放炮。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

      “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她死了。”朋友说。

      “死了?”我震惊。

      “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朋友慢慢喝着水,“也活该她倒霉,那天刚好一个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早晨她去看,竟轰一声,地动山摇,后来就葬在后山。剩下她一个人了,她能干什么呢?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钱。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以为这样自己就不是乞丐啦?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展开余文
      朋友谈性正浓,我却再也听不下去了,脑子里只有老女人那永远朝下的手心。

      她仍然在乞讨。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

      只希望她在接钱的时候,那手心,永远朝下……

      5.仔细阅读小说2~5段,说说小说中的老女人有哪些“怪”处。请分点回答。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小说的形象,可以从老女人的衣着、语言,尤其是取钱时的动作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常年把内穿的旧红毛衣外穿;只向行人讨要一块钱,多了不要;拿钱的动作总是手心朝下,迅速而明确。

      6.请结合小说内容,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特色。

      ①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

      ②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和手法,赏析语言要结合其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案:①前面的“向上摊着”这一细节体现她常年乞讨的习惯,后面“突然翻转,手心朝下”是受到女儿的影响,“两指如钳”表明其内心的尊严感和对女儿深厚的感情。

      ②通过夸张式的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转身之慢,表达了她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

      7.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结合《祝福》中“我”的作用分析。

      答案:①“我”是小说的视角和情感线索。小说通过“我”的眼光,体现了人们对老女人先是好奇,然后对她反复使用同一个乞讨的借口的厌倦,再下面是拒绝她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怜悯,最后是对她的尊重;②是小说主人公的对比点,通过“我”和她的对比,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③第一人称的使用可以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8.通过小说,你认为作者向读者传递了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

      解析: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小说,其值得我们思考的方面很多,可以从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形象的角度思考,不同的形象都能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答案:①从“我”对老女人的态度的变化,呼吁人们要关心弱势群体,不要抛弃他们;②从老女人记住女儿的嘱咐,体现了人在苦难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③从朋友对“我”讲述老女人的口气,呼吁人们对他人的不幸应该抱有更多的同情与理解。

      三、语言表达

      9.(原创题)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补写不超过15字。

      祥林嫂当然极其不幸,尤其是    ①    ,命运出现了最大的危机。贺老六死去后,无奈中她又投奔了鲁四老爷家。鲁四老爷和鲁家太太也还勉强能容纳她,只是忌讳她“不祥”,    ②    ;他们最后解雇祥林嫂,主要是因为她变得神经质地唠叨,他们觉得那是一个人完全不中用了的症状,所以,    ③    ,并在寒冬里,以“天问”式的自言自语,倒毙在了荒街野巷。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①处要结合下文“贺老六死去后”回答;②处“忌讳她‘不祥’”是原因,应填入结果(或做法);③处结合小说的故事和祥林嫂见到“我”的情景可知,沦为乞丐。

      答案:①她和贺老六的爱子被狼叼走后 ②不让她参与年关的祭祀罢了 ③导致祥林嫂沦为乞丐

      10.仿写: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再写出三个句子并填在横线上。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         ,         ;         ,         ;         ,         。 

      解析:本题是嵌入式仿写题。做此题一定要审清语境和要求,要分析语境隐含的信息。从画波浪线语句的特点看,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读鲁迅”的作用。

      答案:在你彷徨无奈时 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 在你空虚无聊时 那是一桌无价的精神大餐 在你消沉无为时 那是一剂振奋的良药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祝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说“木叶”》教学设计及同步检测(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下一篇:以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老王》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初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