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35 2020-08-2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人物亮点,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并感悟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1.重点: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2.难点:掌握通讯的写法。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并梳理文本情节,了解学习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
一、(看视频,谈感想)
上网搜《全国劳模张秉贵:将卖糖果做到极致》视频观看。
二、知识链接:背景介绍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概括文章体裁和大意。
2.字词检测过关。
【熙熙攘攘】
【体贴入微】
【和颜悦色】
【全神贯注】
【全力以赴】
【座无虚席】
【传诵】。
3.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一共是八件事情,概括人物要用张秉贵是……的……(身份)
4.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提示:三部分
四、重点研讨
1.文章在描写张秉贵的时候,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2.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
3.文章为什么以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的诗歌结尾?
五、学有所获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六、内容拓展
读下面的诗句,谈你对本课的学习的体会。
假如我是一束光,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
答案: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是人物通讯,讲的是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
2.字词检测过关。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传诵】①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②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名声等)。注特别意:传颂,传播颂扬,重在颂扬;传诵和传颂比较,诵一般指扩大说的范围,而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
3明确: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
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
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总而言之,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
4.
第一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三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四、重点研讨
1.
示例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示例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示例3: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示例4: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总之,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
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
③张乘费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3.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感动了很多很多人,正在发挥着他的巨大作用,因而显示了“一团火”精神的崇高可贵。
五、学有所获
1.
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崇高伟大的人物;
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注重细节描写;
用适合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2.
示例1: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示例:2: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示例3: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
六、内容拓展
只要是谈奉献精神就是把握住了主题。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心有一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
《“探界者”钟扬》名师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