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18 2020-08-23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2、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尊重科学、敢向权威挑战、实事求是的精神境界。
3、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重点】: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2、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2010年4月28日,北京百年讲堂,“首届中国心灵富豪榜”在此隆重发布。唯一的“首富榜”被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摘得。主办方给他的评词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评估机构的一份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对此,他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追求。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一介农夫,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心灵富豪。让我们一起走近袁隆平。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淤泥 籼稻 分蘖 贬斥
2、解释词义
刻骨铭心:
义无反顾:
贬斥:
籼稻:
分蘖:
力排众议:
三、解题:喜看稻菽千重浪
1、“稻菽”《三字经》上怎么讲?
2、七律《到韶山》毛泽东原文是什么?以其中一句做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四、走进文本,人物初印象
问题1:从单元提示里面,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第一段与后面的四段是什么关系?
问题2: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
问题:3:讲述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品质?抓小标题的关键词
问题4:这四个小标题能否打乱顺序?
问题5:人物通讯需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才能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本文具体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呢?概括典型事例一般方法。
典例1:袁隆平1960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准备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下定决心要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战胜饥饿。
典例2:袁隆平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他不盲从权威,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典例3:1964年7月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典例4: 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文章,
典例5:1993年以过人的胆识力排众议,主张对玉米稻大面积推广要持慎重态度。
典例6: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袁隆平说到自己的梦。(两个心愿)
五、精读文本,感悟人格魅力
问题6:你总结一下袁隆平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用下面的格式回答
格式:袁隆平是一位……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的追梦者;
问题7,为什么说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
问题8: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怎样打动人的?(写作手法的讨论)
问题9:人物通讯要注意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新闻性要突显重点,文学性要有丰富的细节。本篇人物通讯,精彩之处有哪几点?
六、走出课本,谈名利观
因为袁隆平的突出贡献几乎成了得奖专业户,1998年,一项无形资产评估出“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估价超过1000亿元。然而,荣誉和财富不约而至,并没有改变袁隆平科学家的本色,他自己说,他并不在乎那些名利。
展开全文阅读
而电影《求求你,表扬我》,则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家住农村的打工仔杨红旗,因为父亲当了一辈子劳模,心里特别期待自己能受一次表扬。于是,他想来想去,到报社讲述自己如何解救一名险被强奸的女大学生的事迹,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他便不断的四处讲述,终于引起了领导的重视,派记者古国歌对事情的真实度进行调查,两人之间有一场对话后,杨红旗竟然流着眼泪跪下求古国歌表扬自己,请就此谈谈你的名利观。
答案:
1、读准字音
淤yū泥 籼xiān稻 分蘖 niè 贬biǎn斥
2、解释词义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贬斥:贬低斥责
籼稻:早熟而无粘性的稻子。
分蘖: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
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三、解题:喜看稻菽千重浪
1、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经》
2、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王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篇通讯选自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突出了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成就。副标题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四、走进文本,人物初印象
问题1:明确: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第一段与后面的段落是总分关系。
(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第二段-----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问题2:
明确: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线索: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问题:3:
明确:
①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实践
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创新
②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实事求是
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心愿
问题4:明确:不行。四个标题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时间线索,分别讲述了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总结: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导语中“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问题5:【要素归纳法】: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
典例1:袁隆平1960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准备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下定决心要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战胜饥饿。
明确:表现袁隆平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
典例2:袁隆平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他不盲从权威,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明确:显示了袁隆平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不迷信权威。
典例3:1964年7月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明确:展示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典例4: 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文章,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典例5:1993年以过人的胆识力排众议,主张对玉米稻大面积推广要持慎重态度。
明确:表现了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典例6: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袁隆平说到自己的梦。(两个心愿)
明确:表现了袁隆平是一位有理想,有不息奋斗精神的科学家。
五、精读文本,感悟人格魅力
问题6:
明确:
(1)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2)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3)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4)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追梦者。
问题7:面对千亿身价,袁隆平一笑置之。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一米六高,六十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它津贴、顾问讲学费、稿费,掐指一算,也有几千元,够花了。”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袁隆平就是“中国的脊梁”。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在自己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问题8:
明确:
①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
请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细节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标注课文页码、自然段)
人物刻画细致入微,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对科学热爱与专注。
总结: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② 在叙述中适当加入些议论,使人物形象得到画龙点睛的评价和深化。
学生找读如:
“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袁隆平就这样以事实来捍卫科学的原则。”
“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有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问题9:
1)、 围绕主旨选取典型事件;
2)、 小标题清晰明白,结构统一;
3)、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
六、走出课本,谈名利观
谈自己的名利观就好,只要是真正的观点就给予肯定。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喜看稻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哦,香雪》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下一篇: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