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案例
阅读:1199 2020-09-09
标签:
教学案例
高一教学案例
统编版高一教学案例
好一朵百合花,清新俊逸——茹志娟《百合花》群文阅读、视听整合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刘冬英
设计背景意图:
2020高考题、中考题新鲜出炉,一片哗然,指挥棒再次提醒莘莘学子,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刻不容缓,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现代文阅读,无论文言文还是作文,都在狡黠地考察着孩子,你读书了吗,你真读书了吗,你海量阅读了吗?你思考了吗?你投入大语文的海洋紧紧拥抱生活了吗?如果没有,很遗憾,语文只能给你一个铁青的脸。
在这种形势下,我尝试着一种新的方式来讲授茹志娟的《百合花》:运用各种对比映衬来揭示《百合花》的美,告诉学生,各种文艺形式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用最真实、最美好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
《百合花》体裁是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那么,我们就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方面多重比较阅读来欣赏茹志娟的《百合花》。
一、人物:《百合花》和《蜡烛》
美丽的意象 美丽的人
(一)细心阅读莱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和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思考问题:
1、两篇小说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1)南斯拉夫老妇人玛利育乞西;
(2)小战士和新媳妇:
小通讯员是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对人民的忠诚。他关心群众利益,注意群众影响。他朴实、机灵、爱美,并且有着十八九岁男孩子对妇女的腼腆、羞怯神态和心理。
新媳妇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主要的特点是热爱子弟兵。军民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正是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而表现的。
2、请用简洁的语言数说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
(1)老妇人玛利育乞西在德军的枪林弹雨之下,贝尔格莱德小城里战火纷飞,死伤无数,生机全无。一位幸存下来的南斯拉夫老妇人,刚刚失去了老伴,又眼睁睁地看着战场上的士兵们一个个地死去,心生悲悯。最终,她站了起来,缓慢地向一个牺牲的士兵走去,她要像一名母亲一样去安葬圣洁的亡灵,她要把自己珍藏45年的新婚喜烛点燃在战士的坟头之上……
(2)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3、想一想两篇文章为什么以蜡烛和百合花为题目?
教师补充材料:
茹志鹃在《我写〈百合花〉的经过》中写道:“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确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师:这一段话是理解《百合花》创作背景的关键。作者通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表达了对真诚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展现的是美好、善良的人性的光辉。
预设:人与人之间的生死与共,肝胆相照,是令人向往的境界,就如那心中的百合花,幽然绽放,芬芳吐香,有着不染尘滓的干净。
预设:蜡烛贯穿起全文,是老太太最珍爱的信物,她却愿意拿出来放在素不相识的烈士坟头,可见她已经把红军战士当做自己家的亲人了。
预设:对,就像许巍唱的《蓝莲花》,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莲花已经是高洁傲岸了,那纯净的蓝色的莲花,我们就印象更深刻了。
预设:蜡烛还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这尘世虽然硝烟弥漫,但终究会过去,会还大地一个山河无恙,人间静好。
预设:两个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暗示着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还能隐隐约约奠定文章的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也能象征这主人公的心底无私。
师:俄罗斯,高傲的战斗民族,中国,传统的礼仪之邦,但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我们的文字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统一,很奇妙,是不是?
4、两篇作品中的主人公做的哪些事情最打动你,使你有倾诉的欲望?
预设:老妇人挖弹坑葬红军战士。
预设:小战士枪桶里挑着一只小黄花,让我想起来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受苦,却在鬓边插了一朵小花,当时看了差点落泪。
预设:新媳妇把被子,洒满百合花的被子盖在小战士身上。
预设:炮弹像长了眼似的不往老太太身上炸。
预设:小战士给我开饭。简简单单的饭,纯纯真真的感情。
展开全文阅读
预设:小战士身上衣服的那个裂缝。
5、没读文章之前,百合花和蜡烛引起你怎样的思绪?读文之后,百合花和蜡烛又引起你怎样的思绪呢?
预设:读过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感觉它的倔强和庄严,全心全意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预设:应该是婚礼专用花吧,百年好合。
预设:有一首老歌《野百合也有春天》,应该是平凡的小人物也有属于自身的精彩和华章。
预设:蜡烛就比较凄凉,替人垂泪到天明。
预设:还有就是相思,蜡炬成灰泪泪干。
预设:之前的蜡烛呀,百合呀,比较个人化,私人情绪比较明显,今天再读,读出了家国天下的感觉。
预设:同仇敌忾的味道,小我弱去,大我凸显。
预设:大时代中小人物的人生轨迹也会让人动容。
6、一般来说,战争会使你想起什么?
预设:马革裹尸,万里长征人未来。
预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霍去病,卫青,马踏匈奴。
预设:甲午海战,抗日烽火,三大战役,两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目前的中东局势
预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预设:辛德勒名单,卡萨布兰卡,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预设:集中营,万人坑,南京大屠杀,百万雄师过大江,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
预设:上甘岭,邱少云,杨子荣,赵一曼,长沙的文夕大火,长沙保卫战。
师:总体感觉是惨烈,壮怀激烈的对吗?但是,百合花却跳出了这个窠臼,因此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这一个,熠熠生辉,才赢得大文豪茅盾的格外厚爱。
(二)莱蒙诺夫的蜡烛,茹志娟的百合花让人感动,喜爱,能不能说说你认为的理由,你还读过类似的作品吗?
预设:意象优美,没有着力刻画战争的残酷和血腥,重在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
预设:主席的战地黄花分外香也是这种感觉。
预设:铁道游击队中小坡拨弄着土琵琶在微山湖边弹唱也有些类似。
预设:俄罗斯很多民歌《山楂树》、《红莓花儿开》也与这个类似。
小结:百合花和蜡烛,美丽的意象美丽的人,相得益彰。小说中的人物就像作者着意挑选的意象一样,美丽,光明。小说就是通过对人物形象色塑造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观感。
二、情节:《百合花》和《美丽人生》
没有硝烟的惨烈战争
(一)回忆课前观看过的影片《美丽人生》,思考问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影片的故事情节。
《美丽人生》是一部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父亲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而自己却惨死的故事。
1997年12月20日,该片在意大利上映。
(二)浏览《百合花》,整理思路,思考问题。
1、请以“我”的角度概括《百合花》的主要故事情节。
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文工团的“我”被小通讯员送到前沿包扎所之后,一起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发生了很多趣事,后来小战士为救战友而牺牲,新娘子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百合花被子盖住小战士。
2、请说说小说中或影片中你最心动的情节,并说说原因。
预设:“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我和小战士温馨的谈话,让我感觉每一分钟都是那么珍贵,抓住这美好的瞬间。
预设:嗯嗯,就是父亲在儿子面前被纳粹士兵押送去枪决,父亲圭多一看到儿子约书亚在柜子里看着他,立即摆出六亲不认的滑稽步伐,明明这么可笑,我却哭得不能自已。
预设:我喜欢圭多的妻子强行弄停火车,一定要和丈夫儿子一起去进集中营。
预设:你们都没有说原因,很简单,战争中的爱情,战争中的舐犊情深,肯定动人心弦。
预设:我喜欢那个德国军医,千方百计想去救圭多,人性的光亮闪烁着。
预设:哎,我比较喜欢里面圭多用汽车座椅当雨伞和女友在雨里浪漫散步。
预设: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对新媳妇的这段描写很让人动心,看惯了网红脸,大浓妆,这种清水出芙蓉已经见不着了。
预设: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哈啊哈,腼腆的小战士,算是立起来了。
预设: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这绝对是一个名场面,谁也忘不了这个,我在想,如果我是导演,那么影片结尾处,我一定会反复出现这个镜头,那两个馒头,那枝野菊花,背景后面是那个衣服上的裂缝,和那个洒满百合花的被子。
预设: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展开余文
这应该是段回忆,而且是温馨的回忆,两个人的记忆中都应该存在的温馨的记忆,与小战士的牺牲的悲壮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我也想哭,读着这温馨的文字。
(三)说说电影和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相似点?你觉得这样安排好吗?能不能说说作者如此安排的匠心所在?
预设:这两个虽然一个是小说,一个是影片,但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这儿探讨情节。从情节上来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牧歌式的,惨烈式的。
预设:前半部分比较轻松愉悦,爱情亲情友情都有很饱满的呈现,感情基调也比较轻松。后半部分战争的爪牙逐渐伸出,打散了人间的岁月静好。
预设:强烈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就是艺术作品的美的极致。
预设:都是在写战争,但都不着眼于战争战斗本身。
预设:对,选择的是战争之余,战争之中的小缝隙。
预设:挺好的呀,写战争背后的温情和挣扎,写战争带给人们的难以承受的痛苦和失落,但这些都藏在或温馨或诙谐的情节之后。
预设:文天祥说过,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不论形式怎么样变化,战争的伤痛是不可磨灭的,越是描述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的平静和甜美,战争一旦逼近活生生的人身边,那就是撕心裂肺的疼痛和长久的惆怅和思念。
小结:描写战争,可以金戈铁马,寒光照铁衣,也可以无定河边骨,侧面烘托,更可以在表面的祥和之下,暗流奔腾,多种选择,反战的主题,对和平的珍视向往和呼唤是永恒的主题。
三、环境:百合花和项脊轩的枇杷树
淡淡的忧伤最是痛彻心扉
(一)再次阅读《百合花》,齐声诵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思考问题。
1、百合花,枇杷树,在文中都藏着哪些无法言说的饱满炽烈的感情?。
预设:军民鱼水情
预设:对战友和小老乡短暂情谊的不舍和思念。
预设:对百姓的纯真和可爱的赞美。
预设:对祖母的怀念
预设:对妻子的思念
预设: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向往
2、最炽烈的感情,却用最浅淡的语言来诉说,有什么好处?
预设: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预设:杨绛,宗璞,都曾经在文革中饱受折磨,心中的不平和委屈经过多年沉淀,都化作睿智的散文和小说。
预设:大声痛哭,大声控诉,未必有这种打动人心的清淡和委婉。
预设:汉字有表意功能,越柔软,越有力
预设:声竭力嘶,一时间会引起人的注意力,但是,温柔的坚强,睿智的把控更引人深思。
预设:一句,已亭亭如盖矣,会最大限度地打开人回忆的闸门,当年种树的认真,盼望树苗蒸蒸日上的殷切,离开树是恋恋不舍的柔情,都在不言中了。
预设:不必说军民鱼水情深,就看新媳妇拿出最珍爱的百合花被子。也不必说战友情深意重互相爱护,只看那两个个馒头放在石头上,细细品,真不需要大声呐喊。
预设: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就在小战士和我一起唱过的儿歌中,,就在于小战士不敢和新媳妇说话的羞涩羞怯中,小战士平凡,万千士兵中的一员,小战士崇高,面对惨烈的战场从不言退品格。
(二)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1、用草木来传达人的感情,你知道类似的事例吗?
预设:知道呀,季羡林的神奇的丝瓜随遇而安。
预设:陆蠡的囚绿记就是沦陷的孤岛城市的悲凉和惨淡。
预设:月色下的荷塘就是朱自清颇不宁静的内心。
预设:闫肃笔下的红梅三九严寒无所惧,正是人们对渣滓洞烈士的景仰和礼赞。
预设: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紫黑色的牵牛花,正契合作者的惨淡心境。
预设:何炅的那支歌《栀子花开》,正是单纯的校园恋情的写照。
2、草木传情的过人之处什么?
预设:托物寓意,物着我情。
预设:草木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的特点,交相辉映,更增美感。
预设:对呀,同样是梅花,林和靖甘心以其为妻,幽居山林,陆游叹他清高,暗香如故,主席却是明朗刚健,丛中微笑,花人相应,别是一番滋味。
预设:让感情更丰沛,更厚重,更耐人寻味。
预设:这有点托物寓意的意思了。
3、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你最喜欢两篇文章中的哪些环境描写呢?为什么呢?
预设: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多美好的环境下,正适合同样美好的人儿,也更为后文的结局而惋惜。
预设: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
是不是色香味俱全呢?颜色用的特别好,闭上眼睛,画面感十足。
预设: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战争无处不在,温馨的气氛中,总是更加震撼而真实,这是赤裸裸的战争,这段环境描写分明是控诉。预设: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
这段一读,会掉泪吧,有点像是白描,更像是细节,反正都是美好的回忆,越是美好的环境,越是让人心疼那个小战士。
预设: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这段环境描写真是让人心醉神迷,书香,长啸,万籁,鸟儿,明月,桂影,明媚可爱,当时心情也很好的呀,与人物心理相得益彰呀。
预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么短短的一句,则是让人心碎,树犹在,人已没,有余情,心黯然,全在那亭亭如盖的枇杷树里了。
小结:课上到这里,大家其实已经很明白了,最真挚的感情,最纯真的情感,要用最美的形式来表达,那么老师就在人物、情节、环境之外,再加上最后一个板块—再读类似的美文一篇。
四、烽烟彼岸百合花
她的清新俊逸,她的美能重现吗
一、拓展阅读黄秋耘的作品《丁香花下》
今年的暮春和初夏,我是在北京度过的。除了刮风天和阴雨天,我吃过晚饭后就遛跶到中山公园去,在紫丁香花丛中消磨掉整个黄昏。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公园的长椅子上,让那浓郁的花香弥漫在包围着我的气氛里,沉思着四十多年来像云烟一般的前尘往事。对于一个性情孤僻而心情寂寞的老年人来说,这恐怕是最难得的享受了。
一个熟悉而亲切的面孔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他的年纪和我差不多,是一家有名的出版社的老编辑,“怎么,老黄,又是在这儿碰到你,你好像对紫丁香花有点特殊的感情似的。”
“唔,也许,紫丁香花这种淡雅而又有点忧郁的情调适合我的气质。”
“这恐怕不见得是唯一的原因吧!”他狡黠地眨着眼睛,“在你的一生中,说不定有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和紫丁香花有点什么关系。比方说,在年轻时候,你是不是认识过一个像紫丁香花一般忧郁的姑娘?”
展开余文
像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距离“灰飞烟灭”的日子已经不很远,似乎再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保密”了。而且,像这样美好而纯洁的回忆,多让一个朋友知道也未尝不是好事。我们并肩坐在长椅子上。我稍微沉默了一会儿,就开了腔,那位老先生居然全神贯注地在倾听着。
“说起来,这是四十四年前的事了。和我同时代的人也许还会记得,1936年3月31日,北平的大、中学生在沙滩北大三院开过一个追悼在狱中受刑病死的战友郭清的大会,会后举行抬棺游行。我和六七百个同学参加了这次游行。我们的队伍从北池子走到南池子,就跟上千名反动军警碰上了,他们挥舞着警棍、皮鞭和大刀片向游行队伍冲击;而我们却赤手空拳,只能用几根竹竿招架着。经过一场剧烈的搏斗,我们终于被冲散了。当场逮捕了五十多个同学之后,反动军警还穷追着我们,几乎是两三个撵一个。我在前面跑,两个警察在后面追,我后脑勺挨了一下警棍,鲜血渗出了便帽,滴在天蓝色的大褂儿上,前后都有斑斑点点的血迹。幸亏我在大学里是个运动员,终归跑得比他们快些,一眨眼就把他们拉下了一百多米。我窜过几条七枝八叉的胡同,跑进北池子南口的一条小巷里,眼看着有一户人家虚掩着门,我推开门一闪身躲了进去,反手就关上了门。当时我浑身都是污泥和血迹,脸上也是红一块花一块的,不像个人样。院子里收拾得挺干净,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过了半晌,门帘子一掀开,走出来一个很文静的姑娘,小个子,大眼睛,年纪看来还比我小一两岁,大概是个高中学生吧。她看到我这个模样,吓了一跳,但还是很镇定地问我‘您怎么啦?哪儿受的伤?’”
“‘我是个学生,刚才去参加游行,被警察打伤了。他们要抓我。借您这儿躲一躲,行不行?假如您不同意,我马上就出去。’”
“‘您不能出去。这个样子出去,岂不是自投罗网!来!让我先给您包扎一下。’接着,她把我领进屋里,拿出绷带和药棉,上了药,迅速地用熟练而轻快的手指给我包扎好伤口,用酒精擦干净我的脸孔,关切地问道:‘弄痛了您没有?不难受吗?’”
“我整理整理衣服,站起来,‘不怎么痛啦!我可以走了。’”
“她拦住我:‘不行,您身上有血迹,警察会认出来的,得换上衣服,戴上呢帽!’她从衣柜里拿出一件蓝布大褂儿和一顶旧呢帽:‘是我大哥的,您穿戴上大概还合适,他个子和您差不多。’”
“我一再推辞,她有点生气了:‘唉,您这个人呀,真是个书呆子!生死关头,逃命要紧嘛,还顾得上那么多礼数。’”
“我走出这户人家,回头望一眼门牌号码。靠着蓝布大褂和呢帽的掩护,谁也看不出我是个被打伤的‘逃犯’,拐了个弯,到了骑河楼清华同学会,坐上直开清华园的校车,我就这样安然无恙地脱险了。”
“我养好伤以后,总想着要把蓝布大褂和呢帽还给人家。直接送到她家里去呢?万一出来应门的不是她而是别人,那我该怎么说才好呢?我只好写了一封短信,请她在下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亲自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旁边的紫丁香花丛附近,取回我借去的大褂和呢帽。收信人的姓名只写着‘大小姐’收,落款我没有写,因为那天在匆忙中我们谁都没有请教过彼此的尊姓大名。”
“我们终于在紫丁香花下见面了。她很大方地走到我面前,稍微点点头示意。”
“当时我还是一个十分腼腆的小伙子,我总觉得,随便询问一个不认识的姑娘的姓名或者介绍自己的姓名都是不太庄重的、太唐突的。我只是激动地对她说:‘非常感谢您的帮忙,那一天,要不是换了衣服,我一出门就会被捕的。胡同口有两只穿黑制服的狗在守着呢!’”
“‘别客气!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这些旧东西您大可不必还给我。’”
“‘我怕您不好向您的大哥交代!’”
“‘不要紧。他不是经常穿戴的。再说,他和您一样,也是个大学生。他是爱国的,不过,没有您那么勇敢。’”
“她将手上的纸包递给我:‘给,这是您那天换下来的布大褂和便帽,上面的血迹我给洗掉了。多可惜,这是志士的鲜血啊!’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当时有一支流行的爱国歌曲《五月的鲜花》,开头有一句歌词:‘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其实,您也大可不必还给我。这件血衣,留下来作纪念不是很好吗?’”
“她稚气地笑着说:‘您叫我搁在哪儿呢?假如家里的人问起来,我又该怎么说才好呢?这件事,除了咱俩,现在还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我爹是个好人,在中学里教书,他胆子小得要命!假如让他知道了……’”
“她默默地望了我一眼,好像要记住我的容貌似的。但很快就说:‘假如没有什么事,我该走了!’临别时我们轻轻地握了握手,手指尖仅仅接触到对方的手指尖。她走到离开我约莫十多步的地方,迅速地回过头来望了我一眼,好像有点依依惜别的样子。她那轻盈而苗条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和茂密的紫丁香花丛里面了。我猛地想跑上前去跟她多说几句话,至少问清楚她的姓名,但我终于痛苦地克制住自己,我不愿意株连她,因为我还随时有被捕的危险。”
“这就是全部事情的经过,要说是‘爱情’吧,恐怕算不上;要说是友谊呢,又和普通的、寻常的友谊不太一样,好像多了一点什么东西——革命的情谊,一种患难与共、信守不渝的革命情谊,这是人世间最值得珍贵的东西。不知怎的,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每当我一看到紫丁香花,一闻到紫丁香花的香味,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这么一件事,这么一个人,仿佛又看到她那消逝在紫丁香花丛中的身影,仿佛又听到她离去时轻轻的脚步声。”
听完了我的故事,那位老先生无限感慨地说:“在我们一生中,生活有时会像河流一样,和另一条河流遇合了,又分开了,带来了某一种情绪的波流,永远萦绕着我们的心灵……淡淡的,却难忘!唉!怪不得你那样喜欢紫丁香花。不过,你真是个古怪的老头儿,在斑白的头发底下还保持着一个二十岁小伙子般强烈的感情,这样的人是不会幸福的。”
二、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和《百合花》有没有异同之处。
预设:黄秋耘先生的《丁香花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采用的倒叙手法,这与娓娓道来的《百合花》不太一样,但是,文中都出现了美好的意象,也都是由盛开的花朵来象征主人公的美好和情感的美好,算是异曲同工。
预设:也是风云激荡的大环境下的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在选材上也有相似之处。百合花背后是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丁香花背后是激情澎湃的 “一二九”学生运动,先生遭到了军警殴打,受伤后他躲进了小巷深处的一户人家,得到了一位少女热情的救助。事后,他和少女相约在公园的紫丁香花丛附近见面,送回向少女所借的衣帽。在简单的交谈后,还没来得及互问姓名,少女的身影便“很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和茂密的紫丁香花丛里面了”。
预设:选材上都避免了直接的战争场面,但是都是表面平静内里一触即发。
预设:在环境描写方面都很擅长营造气氛,唯美安静,本文中的少女不仅有着丁香花般的美丽和淡雅,而且同情爱国的进步学生,有着纯朴、仗义、勇敢、果断的品格。她和先生在丁香花下相见时,她的一番话语既深明大义,又朴实无华,显示了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先生将少女和丁香花联系在一起,显然是用美丽的丁香花来烘托少女美好的形象。
预设:本篇结局比较美好。百合花有一点悲剧的感觉,遗憾和伤感的情绪多一些。
预设:这些作品情节的起承转合安排都很尽心,读起来张弛有度,详略也很得当,值得我们学习。
预设:小细节,茹志娟的那朵小花,本文的那顶帽子,都是很传神,很抓人人眼球的小道具,即使记不清楚原文了,这些小细节还是呼之欲出。
结束语:当年鲁迅的社戏其实并不好看,但鲁迅慨叹那夜的好豆,那夜的好戏此生追忆犹昨,永存心间。百合花也不是最美的花朵,但她寄予了茹志娟最美的情感之后,那就是你心中最美的一朵了,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些作品还不足以让你心醉神迷,那请你继续在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徜徉,相信总会有一天,你终究会与另一篇美好的文章一见钟情,一切过往,皆是序章,美好的东西终究会与你不期而遇,犹如故人重逢,那时,你再想起,啊,老师和我们一起,读过那茹志娟的百合花,今天,我又见到了灵魂相似的文章,多好!
侯晓旭
标签:
教学案例
高一教学案例
统编版高一教学案例
好一朵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上册《百合花》实用教案
下一篇:
《哦,香雪》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