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234  2020-10-19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学习主题】

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文言知识点的积累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而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3、解题:

过:指出……的过失,动词。“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议论文文体的标志。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二、自学检测

1、感知文意,落实知识。

(1)贾谊(前200—前168),世称      ,    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他的政论散文《           》《            》(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          》。

(2)解题“过秦”意思是            ,“过”         。

“论”          , “过秦论”意为                          。

2、请给加点字注音。

崤(   )      膏腴(   )       逡(   )      镞(  )  黔(   )首     氓(  )    

隳(  )       鞭笞(   )    陈轸(  )    蒙恬(   )   藩(   )篱       

瓮(   )牖(   )        孝公既没(    )  召(   )滑        系(   )颈  

践华(   )为城        劲(    )弩       不及中(    )人      墨翟(   ) 

蹑足行(   )伍      朝(   )同列    将(   )数百之众   度(  )长絜大    

比权量(    )力   万乘(    )之势      一夫作难(    )

【合作探究】

一、初读文本,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1、请解释第1段的重点词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          周室,有席         卷天下,包          举宇内,囊             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          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        立法度,务           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之外。 

2、请解释第2段的重点词句。

孝公既没        ,惠文、武、昭襄蒙         故业,因        遗策,南             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          为一。……中山之众。于是          六国之士,……苏秦、杜赫之属           为之谋,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          通其意,……赵奢之伦          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          而不敢进。秦无亡        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      逐橹。因          利             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展开全文阅读
二、小组讨论,梳理文意,回答问题。

1、按照表达方式分,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2、第一段写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

3、第二段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

【拓展导学】

1.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2.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窥周室(           ) 

(2)务耕织(                                 )    

(3)修守战之具(         )

(5)于是秦人拱手(                       )

(6)取西河之外(          )

(7)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 

(8)据崤函之固(       ) 

(9) 内立法度 (              )

(10) 外(    )连横而斗诸侯(               )

2、掌握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始皇既没(             )

(2)约从离衡(            )

3、掌握下列古今异义的词: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2)以致天下之士(                               )

(3)流血漂橹(                       )

4、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2)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4)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要害之郡。(                                   )

(5)外连衡而斗诸侯(            )

(6)尊贤而重士(            )

(7)约从离衡(           )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过秦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师用书备课资料
下一篇:《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