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阅读:622  2020-10-21
标签:作品赏析 高一作品赏析
杜甫《登高》备课资料(含译文及赏析)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736年)

      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辛酸经历。(748年)

      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曾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后从叛军营里逃出,又由于直谏而被贬。

      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四十六岁。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春,杜甫陷贼中。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

      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度日

      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秋风急劲,天空高远,猿啼声悲哀,沙洲冷清,泥沙清白,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远离故乡,悲对秋景,感慨常年飘泊异乡,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历尽艰难,极恨功业无成而身已衰老,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失意偏又刚刚停了浇愁的酒杯。

      【“重阳登高”的文化寓意】

      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

      《登高》是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的三篇课文选取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不同体式的诗歌,要在诵读之中体会其不同的抒情方式和创作手法。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飘泊天涯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对仗),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沉郁悲凉的意境和 沉郁顿挫的语言特点。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试就此联作一番品析。

      杜甫(712年—770年),字___,自号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____”。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______”,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答案:

      子美,少陵野老, 现实,“李杜”,“大李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投奔剑南节度使严武,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2.人物轶事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唐代清河崔氏有十二人做过宰相)。


展开全文阅读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3.了解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765年),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国运的衰微,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船至夔州时,适逢重阳,为了排遣郁闷,56岁的他抱病,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诗人百感交集。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老病孤愁的悲哀,写成了《登高》。

      4.解题

      登高诗就是指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怀的诗歌统称。从创作地点看,登高临远之地既有高山叠嶂,也有亭台楼阁,只要地势高,视野开阔,适宜远眺赏景即可。

      5.文体知识——律诗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___、___、___、___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___律诗和___律诗。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___、___、___、___;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答案:

      字句、押韵、平仄、对仗,五言,七言,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标签:作品赏析 高一作品赏析 杜甫《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教案
下一篇:小说类阅读作业设计教案——通过描写看人物小说类阅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