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阅读:1459 2020-11-18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知有前见,守其本真》(55分)
卡尔维诺在《树上的男爵》中塑造了柯西莫“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的形象,提出“想要看清尘世,就应与之保持必要的距离”。扎根“经验”的大地,“前见”不可避免,而我们应与自己的先行判断保持必要的距离,才能摒除偏见,收获纯乎孩童的轻盈,看见世界清晰的倩影。
“前见”表面上是一种自然的提前解读,本质上是不可控的在一定价值观下对事物潜意识的定义,不仅缩小个人世界的边界、蜷成莱索阿在《不安之书》中时刻惊慌的身影,而且还会对正确价值判断造成滞碍。因为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价值观不可能完美无瑕,没有爱因斯坦所言“天才的冲动”,导致我们的“前见”很难成为“预见”而往往落入“偏见”,耽溺在自己的意淫中无法自拔。
这种自我的桎梏,往往要求我们心中向上“升入天空”的那一部分作出改变,可这何其困难。索尔仁尼琴因自身对民主政治的前见,写作抨击苏联的社会制度而被驱逐出境、开除国籍。他的预见本可让他自豪,但他还是最终对克林姆林宫现在的主人低下了头。他与他的民主愿望一起中风,死于一个充满偏见的夜晚。正是因为放下偏见等于否定自我,想要克服它才是那么困难;也正是因此,不剥开历史烟尘的褶皱去赞美那个宁愿从贵族生活出逃的托尔斯泰是幼稚的,不体察心灵具而微的灾难就推崇那个从勘破繁华走向寂静佛堂的李叔同是轻佻的。他们为战胜偏见而品尝的痛苦,是泥于偏见的我们无法体会的。
虽然这个过程充满血泪与不安,在这样一个本性的预见逐渐转化为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中描述的“狂者”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自我否定的精神。我们自认为的预见,在“灵驹算法”的大数据下都化成了偏见的丝线,一圈一圈地勒住我们,最终困在“信息茧房”之中,像往常一般被饲以花样翻新实则毫无变化的信息垃圾。要冲破这茧房,一定要摒除偏见之心,用孩童的天真观察世界,收获化茧成蝶的轻盈,守住人的尊严和本真。
我们不应踏入莎翁所言“充满声音而空无一物的世界”,不应再自我价值观和经验的泥淖里徘徊不前。斩去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莫放“前见”之修芦,碍“自我”之月展露光辉。斩去偏见的枷锁,做傲立于理想国的君王。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年11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超而偏见,前而预见》(55分)
下一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前见于理,预则可见》(54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