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阅读:2632 2020-11-19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预见,遇见》(53分)
孔子云:“察其所以,观其所由。”在认识事物之前总会形成一种前见。前见可以成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预见,亦会变成孤介浅薄的偏见。但究其原因,终是在人。只要拥有一定洞察力并不落入牢笼,便能在黎明前预见破晓之光。
“信息时代拆除了什么?它们在拆除一切墙。”这是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让我们拥有了能够更加全面洞悉未来的能力。像正熠熠生辉的华为,对未来万物互联的前见使其能够领导5G,领跑世界。这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智慧。
诚然我们承认前见转化成偏见的可能,承认固化思维的束缚与危害,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前见不等于成见与固视,它可以是一种高瞻远瞩,并非只有井底之蛙一种可能,于是选择成为我们对信息洪流、对未来时代的抒怀命笔。
《哈利8226;波特》中有这样一句话:“决定我们是什么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前见只是一种客观存在,预见、偏见则是主观选择的产物。预见是对信息过滤后的洞见,偏见是被信息吞没的成见,预见和偏见的一念之差,说到底在于持有前见的理解者的选择与思考。
默温在《蜂蜜与河流》中说:“我们是历史的回声。”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历史将由我们书写,因此,正确处理前见,形成预见拒绝偏见,应是我们的奋斗者和每个与时代同行者该有的姿态。时代在变,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丰富思维、发散想象,不因“千人之诺诺”而陷入偏见,不以洞见未来的光而沾沾自喜陷入深渊。在前见的海洋中,我们必能看到预见的灯塔;当哈姆雷特的疑问在此回响时,我们必能坚定自我,大步前行。
一切理解必然都包含某种前见,社会的固定思维更加深了这种偏见的转化概率,使预见被埋没在信息洪流中。因此,前见成为预见并非易事,需要恒心,需要洞见与选择。当前见成为偏见时,囿于成见是一种错误但同样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应该使之成为预见路上的助推剂,而非失败的无底深渊。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谈到:“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有意义的人生需要我们提升能力去创造,于无声处听惊雷,散为破晓之光,在前见中走向预见,遇见更好的自己和时代!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年11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融合视阈,化“偏”为“预”》(53分)
下一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怀先见之明,于时代泛舟》(53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