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阅读:1182 2020-11-19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怀先见之明,于时代泛舟》(53分)
帕斯卡尔有言:“人是一棵苇草,但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于庞大宇宙中肆意生长的渺小人类,常自认为把握了世界之玄妙,因而总自诩自己的前见为“先见之明”,诚然人类的思想领域鱼龙混杂,倘若稍有不慎,前见便会变成“偏见”。
不同的认识水平、立场与观点是导致前见之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每个人总在些许时刻认为自己的先行判断十分正确,结果却总不遂人愿。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识广,满腹经纶者显然比见识短浅、愚妄无知者更易做出正确的预见。获得预见的能力并非人先天所有,而应通过后天不断的认识与实践去锻炼提高;所谓成日抱怨自己“又没猜准”,而把失败的前见归结于玄之又玄的“运气”之人,其对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实践水平定是没有清晰的认知,终只能带着自我欺骗与抚慰的镣铐一路哀歌。
“在电脑机箱的轰鸣声、飞机飞过天空的震声,手机消息的弹跳声中,我们正在逐渐失去真正思考的能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如是说道。在现代化科技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我们于互联网中汲取碎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免会陷入机械化、习惯性获得而放弃主动思考的泥淖。“前见”成为“正确预见”的前提是深入思考并理解事物,而缺乏理性思考,草草作出的判断往往会落入偏颇死板的窠臼,这便是“思维定势”。一昧接收信息而不加处理,使我们的前进愈发愈不具备思维含量,而成为了某个下意识的却毫无价值的判断举动。
无论时代背景如何,古往今来涌现出许多拥有独立思考精神、作出许多正确预见的伟大人物。嵇康身为“竹林七贤”之首,深刻预见了景元政权的腐败本质,选择毅然赴死而非隐忍苟活,捍卫了刚正不阿的魏晋风骨;孙中山于困惑中接受中共帮助,预见了民主共和,坚持革命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终成共和之路奠基人;李叔同预见了社会将陷入“人将相食、率兽食人”的境地,选择了山间的一泓清泉、天上的一缕云烟,毅然皈依,隐居山林,正如陈寅恪所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方有坚持本身固有的独立精神,不拘泥于时代囹圄,找到心中最原始本真的想法,才能使前见成为先见之明。
世殊事异,迭代拓殖,身为时代之船的掌舵人,世界需要我们的更多正确预见,只有提高自身素质,跳脱思维定势而坚持本心,方能“怀先见之明,开启下一场元年”。
标签:
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20年11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预见,遇见》(53分)
下一篇:
2020年11月温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范文《秉持己见,不囿于前》(53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