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286  2020-12-23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欧阳修和后唐兴亡史,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一二段文意并掌握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

      1.知人论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成就最高,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欧阳文忠集》。还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和《新五代史》,二书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著名的政治散文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状物怀人叙事散文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洛阳牡丹图》,是我国最早的三本有关牡丹的专著。晚年著述《六一诗话》,多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也涉及唐诗。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这三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得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使朝政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宠任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            )的史实,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牢记(           )的治国道理。

      3.文学常识: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唐宋八大家:(                                                      )。

      4.文体简介: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5.释义: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________      今义:投身到;处理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_________     今义:因果连词

      ①函梁君臣之首 __________       ②一夫夜呼 _______________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仓皇东出 ____________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________________

      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______________

      ①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一、导入: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展开全文阅读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你认为创业难还是守成难?

      二、阅读:

      1.如果说有两个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两个字?

      2.默读一二段,找出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并尝试着翻译。

      三、反馈:

      四、讨论:

      1.第二段为什么要详写晋王李克用的遗命?

      2.怎样理解庄宗对待其父晋王所与“三矢”的态度?

      五、展示:

      六、精讲:

      文言基础知识:虚词之、以、而的用法。

      七、检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身:身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盛衰之理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②而皆背晋以归梁

      C.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D.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②莫愁前路无知己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函梁君臣之首

      4.下列句子“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八、作业: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仇雠(chóu) 凯(kǎi)旋 遗(yí)恨 骄奢(shē)

      B.离散(sǎn) 沉溺(nì) 剔(tì)除 俳(fēi)优

      C.度(dù)曲 宝藏(cánɡ) 勖(xù)勉 系(jì)颈

      D.囊(nánɡ)括 发(fà)誓 缱(qiǎn)绻 伶(línɡ)人

      2.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

      例:与尔三矢

      A.遂与之俱出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无乃尔是过与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 B.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D.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

      5.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迹(事迹,事情的始末)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D.及凯旋而纳之(收藏)

      7.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一夫夜呼   B.函梁君臣之首     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10.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得不对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展开余文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11.下面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B.作者否定天命,强调国家盛衰由“人事”决定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C.写晋王遗嘱,充分表现其克敌复仇的殷切期望,为庄宗的忧劳兴国张本。

      D.写庄宗秉承父命,矢志报仇的决心和行动,突出了“人事”的作用,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0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______________,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夜呼,乱者四应,__________________,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_________________,何其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13.对下列各句中语气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哉:表赞叹语气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也:惋惜、悲叹语气

      C.而皆自于人欤?                        欤:表反问语气

      D.自然之理也                            也:表肯定、判断语气

      14.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叙事、抒情,通过对比庄宗“得天下之时”的“意气之盛”与“天下已定”后的仓皇情形,说明“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的道理,呼应中心论点。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是指伶官作乱,欲推翻庄宗统治。

      C.“仓皇东出”,承前省略主语“一夫”。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表选择关系的两个句子,语意重点落在后一个问句上。

      15.请补出横线处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三四段文意并掌握主要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画出行文框架图,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体会与《过秦论》不同的论证特点。

      【课前复习】

      1.《伶官传序》中,作者提出“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伶官传序》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7.《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9.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10.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

      一、导入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后唐庄宗在守成时有没有像唐太宗一样“慎之”?

      二、自读

      默读三四段,找出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并尝试着翻译。

      三、反馈

      四、讨论

      1.以下哪句话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画出行文框架图,并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五、展示

      六、精讲

      文言基础知识;梳理文章内容和论证特点。

      七、检测

      欧阳修为了警示后世统治者,在《伶官传序》中强调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写200字左右的语段进行阐述。

      八、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四年征蜀,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当尽去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展开余文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B.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C.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D.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是古国名,后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B.南郊,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也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C.藩,“保卫”之意;藩镇,亦称方镇,朝廷设置的专管边境军事的军镇。

      D.郊迎,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韬才能突出,受到庄宗赏识。郭崇韬颇有军事谋略,庄宗在破契丹、灭梁等关键性战役中都采纳了郭崇韬的建议,获得了胜利。

      B.郭崇韬处世明达,善于交际应对。郭崇韬素来廉洁,但进入洛阳后,为安抚后梁旧臣,才开始收受他人馈赠的财物,后将这些财物悉数上交。

      C.郭崇韬厌恶宦官,在言行上都表现出了对宦官的不满和蔑视,李从袭和向延嗣等人怀恨在心,共同编造罪名诬陷他。

      D.郭崇韬起初并不知道自己是郭子仪后人,经过他人考证点拨,他才相信,并在伐蜀路过时到郭子仪墓前哀悼。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2)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拓展阅读】

      [2020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无力和有为

      欧阳修说,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他以后唐庄宗的身得身失为例证,说明了人力在社会变迁和转折中的决定作用,而天命之所归只不过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终结性评价。

      有人说,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我则认为,事物发展进程的重要转折大部分是人力使然,群体的力量也好,个体的成功也好,加快进程的转折源于天心民意的势在必行,化解危局的转折则得益于英雄的力挽狂澜,大显身手。

      秦朝和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大有作为却用力过猛的短命王朝,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贾谊《过秦论》说的很清楚,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的贪暴让民心尽失,民力凋敝,民不堪命,民命就是天命,所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隋炀帝的贪暴也不含糊,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弄得焦头烂额,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李世民父子南征北讨,终于尘埃落定。顺应历史转折的汉唐两个朝代其德政是符合天心民意的,也加快了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所以,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有很多转折中的人力成就才能纠偏归正,运行大道。天道循环不是偶然的,大部分主客观因素都是局中人的掌控优劣决定的。所以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自然之理。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更是前车之鉴。当人力的正负因素累积,历史进程转折的机遇和条件就具备了,积极的人力发挥作用,转折的达成又推动时势进入了新的历史循环。

      可以这样说,世上很多重要的转折都不是意外,人力不可小觑,而度劫转运更加指望人力的功德圆满,一个人的作为或许无力,无数人的作为就会推动时势,英雄人物的加入则会创造历史。文明的进化、科技的进步、政治体制的变革、经济格局的运行都不例外,所有转折的台前幕后,所有进程的转弯抹角,处处显示的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大有可为。

      新的世界,新的时代,新的人。鲁迅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敢于拿来,才是不随波逐流,才是敢于作为。

      朋友们,勇敢地应对命运的转折,于无力处用力,在无为处有为,你将会做出无愧于世界、时代和生命的不俗成绩。

      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部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后唐庄宗兴亡的史实,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治国道理。

      唐宋八大家: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指官员            今义:投身到;处理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表原因,...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①函梁君臣之首  用匣子装      ②一夫夜呼     在夜里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④仓皇东出 向东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情

      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①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的作为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表原因,...的原因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副词,表祈使,一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当...的时候;捆绑;用绳子; 用匣子装

      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推究根本

      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担忧操劳,安逸享乐

      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溺爱的事物

      阅读:

      1.如果说有两个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两个字?

      盛——衰

      2.默读一二段,找出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并尝试着翻译。

      讨论:

      1.第二段为什么要详写晋王李克用的遗命?

      ①交代了庄宗以后面临的阻碍之多、阻力之大,说明庄宗继位后必须承担灭梁的任务,还要打击那些依附于梁的势力,这是相当艰难的。

      ②印证了作者的观点。要完成这些遗命,必须要“尽人事”才能成功,即作者“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观点。

      2.怎样理解庄宗对待其父晋王所与“三矢”的态度?

      ①“三矢”代表着晋王所“遗恨”的三件事。②态度严肃、郑重,说明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疏忽,因此他能战胜强敌,“告以成功”。③态度严肃、郑重,是他能“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尽人事”的表现。

      检测:

      D  C  C  D

      作业:

      A  C  C  C  A       A  B  B  B  B   B

      12.(1)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了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13.C        14.D       15.略

      第二课时答案:

      复习部分: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7.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8.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9.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0.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讨论:

      1.以下哪句话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行文框架图:

      伶官传序 

      作业:

      11. A 【解析】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12.C 【解析】不同时期的藩镇权力不同,但不止“边境”,也不止掌管“军事”。

      13.D【解析】豆卢革、韦悦等人为取悦郭崇韬,便说他是郭子仪的后人,郭崇韬信以为真。

      14.(1)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译文:但是郭崇韬从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获取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成为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臣)。

      (2)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译文:刘皇后叫马彦珪伪造唐庄宗诏书命令魏王杀害郭崇韬。郭崇韬击败蜀地所得财物,全都抄没充公。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凭借才干受人称赞。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很得李存勖亲近信任。晋军在镇州包围了张文礼,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这座城池。这时契丹的军队前来进犯,晋人都害怕起来,想解散对镇州的包围撤退,庄宗李存勖犹豫未决,郭崇韬说:“晋王您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趁着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大败敌军,不可就这样自己畏缩退兵。”庄宗同意郭崇韬主张,最终打败了契丹。庄宗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唐,任命郭崇韬为兵部尚书。唐自从丢失了德胜城,梁的士兵每天都到澶、相二州劫掠,又听说梁准备大举进攻,唐诸位将领都非常忧愁疑惧。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于是向众将军问计,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后能休养生息,希望陛下您能够长驱直入攻打梁的老巢,这样不出半月时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向军队下令从郓州出发袭击梁的都城汴梁,用了八天灭掉了梁。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成为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最大功臣。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有亲友规劝他,郭崇韬说:“现在的藩镇诸侯,大多是从梁归顺的老将。一概拒绝他们的礼物,难道他们不会惶恐不安吗?况且把这些礼物藏在自己家里,这和公家的财物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就把家里所藏的钱物全部拿了出来,用来帮助庄宗赏赐大臣。 

      同光四年出兵攻打蜀国,任命魏王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任命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崇韬决断。唐军队进入蜀地,所到之处对手立刻归顺唐。崇韬一向厌恶宦官,曾在魏王面前提及要远离铲除宦官。李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听闻这些话后,全都咬牙切齿,想办法要报复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向延嗣,向延嗣很愤怒,于是和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诬陷郭崇韬,诬陷他有谋反的意图,将对魏王不利。庄宗大怒,派遣宦官马彦珪到蜀地去,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珪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珪传假诏令给魏王,让他杀掉郭崇韬。郭崇韬攻占蜀地所得财物,全被没收。明宗即位后,下诏允许其归葬,把太原老家的房子赐还给他的两个孙子。郭崇韬掌权的时候,宰相豆卢革、韦悦及其下面的人都极力巴结他。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信以为真。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都嘲笑他。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后,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宣扬到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招安他们,可以说是有很远大的志向了!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修辞立其诚》学习任务型教学设计
下一篇: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过秦论》优秀导学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