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51 2020-12-3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论述思路,理解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
2、学习论证方法,辨析论证风格,体会论证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论述思路,感受文本的思想力量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解
教学过程
长文阅读指导:
这篇文章很长,原文8000多字,修改稿6000多字。那么,我们面对这样一篇长文该怎样快速读懂呢?
学生:
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讨论和交流:
读者要有阅读长文的兴趣、广博知识的意识、严谨推断的习惯和理性思辨的能力;
要能以独立的姿态、质疑的眼光与理性的思考阅读文本;
通过总结段意,梳理文脉,概括中心,提出问题,读出自我等五个环节展开阅读。
学习任务七:学习总结,分享交流 教师:
自我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单”,独立完成,以书面呈现的方式提交小组交流。
1.课前预习任务单
2、查阅资料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时代意义。
3、查阅资料,联系现实,思考本文入选部编本教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
独立完成,书面呈现,交流分享。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教师:
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总结段意,理清思路,体会思维逻辑。
学生:
1、总结每一部分的内容
导言部分:提出论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部分:明确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第二部分:挖掘根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第三部分:举例证明----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第四部分:上升规律-----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时间的检验。
2、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
导言部分:指明价值----理论上批驳“四人帮”的歪理邪说,实践上肃清其遗毒。
第一部分:分析原理----从哲学视角来剖析真理的检验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分析立足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特性。
第三部分:验证理论----着重指明了共产主义导师们都是用实践检验真理的自觉践行者和光辉示范者。
第四部分:发展认识----从真理检验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角度说明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持续检验。
学习任务三:理解信息,撰写摘要 教师:
跳读课文,搜集并准确理解文中主要概念信息,撰写有关核心观点的内容摘要。
学生:
思考、讨论,然后形成定论: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主要概念就是“实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实践”是什么?
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践”的作用是什么?
区分谬误与真理。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3)为什么是“唯一”标准?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4)“实践”有什么特性?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
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5)理论、真理有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理论之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地指导实践。
(6)为什么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展开全文阅读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实践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
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学习任务四:问题质疑,对比分析 教师:
同样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三篇文章的观点同中有异,请阅读这三篇文章,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出其中的异同。
学生:
速读三篇文章,提取、思考、比较,填写下列表格。
学习任务五:赏析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 教师:
本文在论证方法的选用上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赏析文章的论证艺术。
学生:
教师:
2、本文语言具有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请分析下列语句的遣词造句特点:
(1)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2)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3)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4)实践证明,他们所说的绝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真理,而是他们冒充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5)恩格斯在1888年的《宣言》英文版上加了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6)实践、生活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学生:
(1)-(4)句,关联词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逻辑性;
(5)句,加上注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6)句,关键词语“首要的”“基本的”等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任务六:培养理性思考精神 教师:
1、培养理性思考精神是本文的重要学习目标,那么,什么是理性思考?阅读单元后的《深化理性思考》一文,分条梳理相关技巧。
学生:
“理性思考,透过表象探究事实真相,推导发展趋势;
理性思考,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向理性深化,逼近事物的本质;
理性思考,敢于质疑和追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
理性思考,注意提高思维的品质,对看似简单的事物作深层思考。
教师:
2、运用理性思考方法,思考、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理性思考精神”
学生:
基于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针对“四人帮”的人为破坏和舆论歪曲宣传导致“混乱不堪”的现实,引导读者思考“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的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的问题;进而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可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从理性的角度批判和驳斥“四人帮”的“唯心论”“天才论”,进而深层次地证明“实践”对于“理论”的“检验”价值。
从发展的角度指明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进而推断出“实践”对于“理论”的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最终得出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师:
3、为深入理解和运用“理性思考精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下列文字,展开讨论、交流,谈谈你的认识。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学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敢于质疑权威。
对于他人的观点、意见,辩证地看待,理性地分析。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交流见解,再形成文字。
学习任务七:布置作业,阅读表达
1、阅读文中引用的毛泽东 的《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中的相关语句,体会毛泽东的实践观;
2、课外阅读崔卫平的《通过思考追求道德生活》一文,感受“思考是一种‘制止’、‘反身’ ”的力量。
3、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会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人工智能AI、微信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人应当坚持正义》学习任务型教学设计
下一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逻辑严密——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