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01  2021-01-0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2.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2.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水浒》,读课文把所握小就三要素,梳理情节结构。

      一、谈话导入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叱咤风云、令后人无限敬仰。大家能说出水浒的哪些英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了解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辛酸史。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上反抗的道路。

      三、作者简介【课件】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四、梳理情节

      1.基本知识:【课件】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主要人物:林冲    典型环境:风雪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请大家根据本文情节划分段落层次并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     开端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部分: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发展 

      第三部分: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第四部分: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 

      小结:

      作业: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一、分析人物性格(讨论交流)

      1.分析第一部分: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

      (1)此部分中对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的插叙和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在情节上的作用是什么?(讨论汇报)参考:

      ①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

      ②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

      ③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2)林冲被高俅陷害,仍称仇人为“高太尉”,并对李小二“坦言”自己是“罪囚”,体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对诬陷自己的人不气愤、不痛恨,还恭敬地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他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分析第二部分: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派陆谦、富安等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进门两个“闪”字及出去“低着头”表现了什么?)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

      ①大惊——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害自己 

      ②大怒——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③复仇——上街买刀,带在身上,团团寻了一日

      ◆性格:强烈反抗意识

      ④松懈——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就“自心下慢”(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 

      ◆性格:反抗不坚决委曲求全

      ◆这两个“闪”字和“低着头”用得很形象,说明他们怕暴露身份,躲躲闪闪。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3.分析第三部分: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①心有疑虑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②听从安排——林冲自来天王堂……

      ③打算安稳过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④祈求庇佑——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

      ◆性格: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4.分析第四部分: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先看出门买酒的一段细节描写——

      向了一回火, 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明确:林冲对这个世界是小心的。赔着小心地呵护着这个世界,虽然它如此寒凉(大雪),如此残破(崩坏),如此寂寥,但他不愿冲突。板书:

      将火炭盖了——希望平安,不再出意外。

      拿了钥匙,带了钥匙——深信世界的大门会随时为他而开,让他栖身。

      反拽上锁了——呵护现有一切,抱残守缺。

      (2)买酒回来,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又有一段细节描写——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这段细节描写你能读出哪些信息?(性格、作用等)

      ①写林冲的责任心。

      虽然他此时站在大雪迷漫之中,不知道今晚安身何处,但是,他先想到的是草料场的安全:搬开、探、摸。认定安全了,才想“怎生安排”自己:卷、挑、拽、锁。

      ②写林冲的软弱和随遇而安

      没有怨恨,没有激愤(管营不是说可以弄些盘缠吗),将就着过。

      ③埋下伏笔。起火是人为。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浸灭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么一个细节?

      ①伏笔。

      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②继续写性格。

      一个临时栖身地,他都有一种恭敬、一种小心。

      (4)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荒山古庙。在这样的地方,林冲有什么表现呢?


展开余文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①有力量。在这样的狼狈和仓皇里,仍然有条有理从容不迫,耐得住性子,心不烦意不乱,有定性。——深藏不露的力量。

      ②无反心。没有过激的言论和举动。

      ③再次强调林冲所拥有的六大件:花枪、酒葫芦、絮被、毡笠子、白布衫、钥匙。

      (5)杀前两个,一点都不罗嗦,杀陆虞候,为什么要罗嗦几句?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 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这段终极对话,林冲要告诉他:

      ①杀他的不是林冲,是天道!他违背了基本的为人之道。山神庙里杀人,是否也含有这意思。

      ②杀他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害林冲,恶贯满盈。

      (6)结尾一句再次提到林冲的六大件,且看他复仇之后的抉择: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第一,写到了白布衫、搭膊、毡笠子。这些是穿了,系了,带了。肯定式写法,这是出行的。     

      第二,写到了葫芦和被。这些是丢了不要,否定式写法。它们象征着安寝和享受,象征着与这个世界的和谐相处。     

      第三,写到了枪。“提了枪”,肯定式写法。枪是冲突与决杀,是与这个世界决绝、复仇的东西,现在紧紧握在手里。从此,花枪上就不再挑着酒葫芦了,挑着什么呢?

      一部洋洋洒洒的《水浒》写出了一群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而其中的林冲,更是让人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与人性的抗争。课文的结尾:“……入庙里来……东去。”每当我读到这里时,眼前总会浮现这样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拼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含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地前行,雪地里一串深深的脚印延伸到远方……

      (7)从情节看林冲性格的变化:【课件】

      情节 街头遇旧 阴谋陷害 到草料场 雪夜复仇

      性格 正义感强忍让动摇 初步反抗并不坚决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走向反抗之路

      由任人宰割的草民,变成横行江湖的英雄。他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人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

      (8)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高俅干儿子调戏他老婆)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

      明确:“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①林冲性格变化揭示主题。板书:

      高俅:抢老婆     远刺配      谋性命           逼

      林冲:忍         再忍        忍无可忍         反

      小结: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这就是“官逼民反”。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这真是——“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你能给这副对联拟个横批吗?(逼上梁山)

      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一、分析环境描写

      1.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大)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越紧)

      三处描写中,有一个词最有表现力,是哪一个?鲁迅先生说:“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神韵”好得远。为什么?

      明确: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2.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3.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埋下伏笔)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4.“风雪”标题理解(讨论交流)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标题,很值得体味。请谈谈你对这一标题的理解。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的省略。这句话补全的话,就是对文章所叙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了。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由“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三个名词连缀而成的。这一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林教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 风雪”之夜,人物活动的场所是“ 山神庙”。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3)作品的“风雪”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即用“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环境喻黑暗的社会政治,写出了人物所遭受的险恶境遇。

      作业:

      写一篇文学评论,“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课后记载:     张海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林教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草萤有耀终非火(尹老师下水作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