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709 2021-02-2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细读文本,以思探冤——《窦娥冤》教学预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目的】通过细读文本,引导学生探究窦娥冤因,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探寻窦娥冤因
1,知识、技能:以思维导图加细读文本的形式探寻窦娥冤因。
2,过程、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建立某种关联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丑、善、恶的鉴赏力及对社会现实的正向思考力并引导学生关注文化思想及关汉卿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窦娥个人(性格特点)及社会角度(重在司法、吏治)探寻冤因。
2,难点:细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引导流程明确指向思考目标。
【教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导图知识建构法。
【学法】细读文本,师生合作探究、生生补充互动探究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获取《窦娥冤》剧情概况。
【教学预案流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窦娥冤》剧情概况,这节课我们将细读文本,以“思”探“冤”。
二、整体感知:
思考填空1:
窦娥( )。(请用人物命运结局填空只填2字)
(问题设计意图:旨在考察学生对剧情的概括力及围绕观点阐述的能力。)
【答案预估】死了,冤死。
【学生回答预估】
一般不会有问题,若有问题,临场发挥,随机应对。
三、探究活动:
1、思考填空2:
身世( )的窦娥被( )冤死了(请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填空2)。
(问题设计意图:旨在考察学生对剧情中各人物关系的把握性。)
【答案预估】父亲、婆婆、张驴、梼杌太守
【学生回答预估】
问题不是太大,若有问题,用以下思维导图稍加点拨即可
【思维导图说明】
此图以窦娥为中心,标注出围绕窦娥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组成的有关联性的社会关系图。教师预估答案与学生答案间允许有大意相同,在表达上存在差异性。
2、思考填空3:
性格( )的窦娥被( )杀害了 。
(请用文学作品中社会角色代表的某一类社会力量填空)。
(问题设计意图:旨在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类型化角色的掌握程度。)
【答案预估】
思维导图以窦娥为中心,标注出围绕窦娥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组成的有关联性的社会关系图后指出,窦娥之冤主要在张驴和梼杌太守。教师预估答案与学生答案间在大意上相同即可,也许学生在表达上会形成没有对等性的层级答案,这在教师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引导。
由浅入深层级对应答案分别是: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窦天章 用女抵债完成阶级爬升的读书人 父权 生而无力养夺其成长权
蔡婆婆 以讨债方式剥削来的放高利贷者 族权 养而为童养媳 夺自由
夫 亡故 夫权 嫁亡后的节孝
张驴 地痞、流氓、无赖 强恶势力 夺贞节和尊严
梼杌太守 吏治 /司法 政权 夺生命
【学生回答预估】
问题大,需用以下思维导图逐步引导。
展开全文阅读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将窦娥主要冤因指向张驴和梼杌太守。
图2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明白是张驴的诬告和梼杌太守的昏、贪综合导致窦娥被杀。通过引导让学生看清张驴通过威逼、挤进蔡家、对窦娥的种种挑逗、给蔡婆婆汤中下毒的卑劣、恶毒、不择手段的欲奸占良善、弱小、青春、美寡妇的强恶面目。
图3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明白是梼杌太守的昏、贪直接导致窦娥被杀。在证据不足、毒源不清、嫌犯可能还有他人的情况下不继续追凶误将窦娥在法场斩杀。说明吏治、司法担生命、挑江山社稷。梼杌太守的断案是吏治腐败、司法混乱的体现。
从图1、2、3的思维导图引导加上学生的细读文本可以看出窦娥的善、孝、清醒从温顺到不满直至反抗的形象。
图4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悟出父亲窦天章是用年仅7岁的女儿抵债完成阶级爬升的读书人,他生而无力养却无奈抵女是父权的体现;蔡婆婆以高利贷者的身份用讨债方式剥削来的养而为童养媳的夫亡后的节孝的窦娥在夫权、族权、高利贷压迫下丧失自由; 用卑劣、恶毒、不择手段的方式欲奸占良善、弱小、青春、美寡妇的张驴是当时社会上地痞、流氓、无赖式强恶势力,此类人要夺窦娥的夺贞节和尊严;以梼杌太守为代表的吏治、司法是当时社会政权的映射,这种政权要夺窦娥的生命。
父亲、蔡婆婆的无奈都要窦娥来担,凭什么?张驴要奸占良善、弱小、青春、美寡妇窦娥谁赋予他权利?梼杌太守草菅人命,吏治的腐败、司法的混乱谁该承担责任?总而言之,窦娥之死是个人悲剧,是社会悲剧。
这个答案若果学生能上升至(善、孝、贞、清醒由温顺到反抗性)的窦娥被(夫权、族权、政权)杀害了就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探究任务。
四、拓展:
思考填空4:你觉得《窦娥冤》的 社会意义及文学价值是什么?
(问题设计意图:旨在考察学生对关汉卿创作思想及文化的思考。)
【答案预估】民族文化、人文关怀。
【学生回答预估】
问题太大,可用以下思维导图加元朝的社会阶层与文化思想特征点拨引导。
用图1的思维导图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官吏、司法、强恶势力、高利贷者、 读书人、童养媳的不同社会阶层,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这就是关汉卿隐在窦娥背后要说的元朝的社会阶层。
元时社会阶层一官二吏……十丐、读书人,作为窦娥父亲的窦天章是读书人,他贫穷而有阶级上升的需求要进京赶考求取功名在良心亏欠下卖女抵债换取资本完成阶级爬升,但他在儒家正统教育下的良善、节孝、弱小的端云女却被当时的政权杀害了。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元朝社会上层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依然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但在社会下层,由于元的蒙古族统治,带来了其他异域文化思潮,各种思想开始泛起,人民开始意识觉醒。加之蒙古贵族的特权、高利贷者的盘剥、读书人渴望求取功名、童养媳的忍辱负重等等文化、思想使社会各种力量交织、缠绕,多元化思潮与各种社会力量发生种种冲撞。窦娥在与父亲(一位贫穷而有阶级上升需求要进京赶考求取功名在良心亏欠下卖女抵债换取资本完成阶级爬升的读书人)的冲撞中丢失了自由成长权。窦娥在与婆婆、亡故之夫的冲撞下丢了生命的自由权。窦娥在与张驴的冲撞下,已经20岁的她要抗争,为了贞节与人的尊严,她要咬紧牙抗争;在被官糊里糊涂的冤死时,她要抗争,为了活下去,她要抗争到底。死后她要抗争到底,冤魂守望家乡,求父伸冤,惩罚恶人,还她名节。
其实《窦娥冤》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背后是与此相联系的文化如:官场文化(由父指向的清官文化,由梼杌太守指向的贪官文化)、节孝思想文化、民间借贷文化、强恶势力、童养媳(或叫等郎媳)文化等。
其实这里还有关汉卿对良善、弱小、正处于青春、美好年龄的窦娥的人文关怀!窦娥3岁丧母失去母爱,7岁被抵债成为童养媳失去父爱,原生态的家庭给她心灵造成巨大伤害。7岁以抵债方式成为童养媳,17岁与夫结合又遭夫亡故,正值青春、美好年龄的窦娥遭受家庭、婚姻的不幸,她忧愁、她见锦烂漫春泪流、她见团圆月月圆人不圆断肠。20岁的她被张驴纠缠、又欲霸占,在被诬告又想护婆婆周全下冤死法场。窦娥的情感、自由、未来命运走向都是关汉卿所关注的,失父母的悲,守空房的愁泪、断肠、守节都禁锢了她青春、正值妙龄的美好生命,孝让她愁、闷、煎、忧,心绪悠悠。这些无不表现了关汉卿对窦娥的人文关怀。
五、小结
其实探究应该是多角度的,这节课我们只是从细读角度对“冤”进行了探究。同学们还可以另找角度进行探究。
六、作业:
多角度探究
一、大角度论冤:司法,女性,文化
二、小角度切入:
1、从蔡婆角度 :谈口无遮拦。 4、从为官角度:谈官之职责。
2、从医的角度 :谈医生的本职。 5、从张驴角度:谈社会上强恶势力。
3、从为人父母角度:谈父母的责任。 6、从窦娥角度:谈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保护。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细读文本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窦娥冤(节选)》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