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404 2021-03-01
标签:
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知识点总结
课文预习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把握五首诗歌的意象,体会不同的诗味。
2.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品味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3.揣摩五首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二、资料链接
短诗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概念,诗歌在14行内就是短诗。在中国,短诗的概念是由现代诗人首先提出的,他们吸纳了西方14行诗的体制,首次明确提出短诗界定应为14行以内,同时认为短诗的第一要义便是完整。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舵手:掌舵的人,也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二、诗歌赏析
月 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背景: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此诗塑造了“我”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形象,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背景:1942年,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中逝去,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赏析: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再看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然而联系诗人与被凭吊者萧红不幸的遭遇来看,诗中包含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怀念,对生命之旅的感慨与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断 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作者:卞之琳(1910-2000),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背景: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赏析:全诗以两组意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转换,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相依存。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是永恒的规律。
风 雨 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
作者: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驱驰集》等。
背景: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生。
赏析:通过“风”“雨”“郊原”“房舍”“大地”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缺乏经验和阅历,但“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做一个有为青年,表现了“我”对祖国有着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展开全文阅读
统 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作者: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背景:1969年,智利共产党提名聂鲁达为智利总统候选人,后聂鲁达为了智利左翼政党的团结而退出竞选,并支持智利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连德。《统一》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赏析:诗人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叶、花不论拥有怎样的万千姿态,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叶、花、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的传递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诗人借助简单的意象,推演出世间万物的规律,用富有艺术感的描述,做出人生规律的解答,阐释了世界的统一性,和其构成的更高层次的美——和谐的美。
侯晓旭
标签:
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短诗五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不求甚解》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
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教学实施建议与案例分享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