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92  2021-03-10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主备:魏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文结构;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提供必需的背景资料,辅助他们自主学习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以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雨果的良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理想和斗志。 

【学习重点】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体会“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铺陈”、“浪漫”“类比”“反语”等概念的内涵与表达效果。  

【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朗读背诵,合作讨论,点拨练习;2、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学习资源】  圆明园残垣断壁照片及多媒体PPT                         

教学媒体工作表

课件片段 媒体类型 内容要点 使用环节 使用方式

1 图片、文本 创境导入 播放视听

2 文本 自学指导 自学导学 定格播放

3 文本 自学练习 自学检测 播放练习

4 文本 问题设计 问题讨论 播放讨论

5 文本 巩固练习 巩固训练 播放训练

6 文本 小结寄语 小结板书 播放诵读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环节 内容方法手段

创景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家的传家宝被盗贼偷走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假如盗贼拿着你家的宝贝四处炫耀,你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英法联军偷走圆明园的珍宝之后,法国的头领是一种什么态度?整体把握——作者是谁,他写了什么?

自主学习 自学导学 (1)雨果简介,请一位同学回答。

(2)阅读全文,明确本文的文体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细读正文第3段,思考作家雨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和立场。

自学检测 2.这是一封书信,议论为主、描写为辅,是偏向议论性质的文章体裁。语言特点是情绪激昂,爱憎分明,有赞美也有讽刺——雨果在行文中高度赞美圆明园,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放肆的劫掠,表达了对本国政府强盗行为的无比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深切同情。

3.同学讨论后,明确:不值得!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但事实上,作为一个法国人,他却超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表达了爱憎鲜明的观点,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合作探究 问题讨论 1.教师适当补充圆明园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明园曾经作为“万园之园”,究竟美在哪里,今日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大家想一想,劫掠圆明园是不是值得炫耀?

2.全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分析文章阐述观点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桌间合作探究,讨论作者的行文思路: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的?

合作探究 高效点评 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对圆明园进行梦幻般的描绘后,揭露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暴行,之后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最后以“我证实……”的句式,突出表明批判英法联军暴行的观点。板书设计如下:

(1-2)第一层:交代写作缘由。

(3—4)第二层: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

(5—9)第三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10—完)第四层: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4)本文结构上特点:引论——本论——结论。

检测小结 巩固训练 1.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作者将它跟哪些建筑类比?

2.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3.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4.“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5.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6.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雨果是直接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

7.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有什么作用?

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主要弄清楚了雨果写这封信得原因以及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文学家。同时我们也为自己的祖国曾经遭受过的侵略、侮辱而痛心疾首。所以我们必须得明白今天的西方并不是一直都领先于我们,更不是真正的博爱自由。我们必须自强不息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环节 内容方法手段

创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雨果写这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原因以及雨果的态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篇文章。

自主学习 自学导学 1.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有什么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2.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自学检测 1.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赞誉,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2.明确: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或答“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亦可算对。

合作探究 问题讨论 (一) 从文中画出能表明巴特勒和雨果对远征中国的看法的词语。

(二)雨果是如何表达自己“抗议” 的?找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及使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文中还运用的哪些方法表达作者的讽刺意味和抒发愤怒之情?

合作探究 高效点评 (一)明确:巴特勒认为“体面的、出色的、光荣、胜利、希望得到赞誉”,雨果态度是抗议的,从“谴责、愤怒”两个词可以看出来。

(二)明确: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运用反语,有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表达作者愤怒之情。补充:什么是反语呢?说同本意相反的话,以便更有效地表达本意.。反语具有诙谐辛辣,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它多用于讽刺。反语既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三)明确一:1、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的回到欧洲。2、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效果:通过描写(情态、动作)强盗的丑态,达到讽刺效果。

【链接旧课】鲁迅散文《藤野先生》就运用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在日本不务正业的丑态。“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

明确二:此外,课文还运用类比如希腊有               ;埃及有             ;

意大利有               ;法国有             ;而东方有              。还运用了副词和指示代词直抒胸臆。

检测小结 巩固训练 1、课文结构:本论—引论——结论

(1-2)第一层:交代写作缘由。

(3—4)第二层: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

(5—9)第三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10—完)第四层: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2、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英法联军是两个强盗。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态度明确)

(2)论据: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亚洲文明的剪影。(铺陈渲染)

(3)论证:圆明园这个奇迹,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消失在世人面前的。(层层深入)

3、立场坚定,是非分明。

圆明园——赞美——奇迹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侵略者——讽刺——强盗

小结作业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反思】                                                         

 

魏涛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就英法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
下一篇:悟先贤智慧,汲话语力量——统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