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827  2021-03-10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哈姆雷特(节选)》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2、了解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3、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深入品味欣赏哈姆莱特身上蕴涵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初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体味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你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说到“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对于外国戏剧也是一样。那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亚。

      二 、作者简介和戏剧介绍

      1 、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2、简单介绍课文选段之前的情节。

      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莱特王子。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哈姆莱特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哈姆莱特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哈姆莱特疯了。哈姆莱特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失足落水而死。新王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去英国,哈姆莱特半路回来。课文情节在此展开。

      三 、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1、正音

      枭(xiaō)首     棕榈(lǘ)树    戕(qiāng)害   蟊(máo)贼    

      篡(cuàn)夺   玉玺(x301;)    繁文缛(r365;)节    嗜(shì) 杀    

      战栗(lì)   吮(sh365;n)吸    万恶不赦(shè)

      2 、理清人物关系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人文主义者。       

      老国王:哈姆莱特之父,被弟弟克劳狄斯杀死。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在老国王死后不久,嫁给老国王弟弟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之叔,谋害自己的哥哥,并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霍拉旭:哈姆莱特好友                      


展开全文阅读
      波洛涅斯:保守的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原为哈姆莱特友。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情人。

      四 、通过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戏剧情节梗概

      1、 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

      明确:哈姆莱特回国后,向好友霍拉旭讲述叔父阴谋害自己及自己脱险经过。新王利用奥菲利亚兄长雷奥提斯丧父失妹之痛,与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哈姆莱特,不料被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哈姆莱特真相,最终哈姆莱特与仇人同归于尽。

      2、 学生划分戏剧情节的层次,指出划分依据。

      板书 :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老国王              王后          新王克劳狄斯               大臣波洛涅斯 

      哈姆莱特               阴       谋           雷欧提斯        奥菲利亚

      比剑

      悲   剧

      同归于尽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台词,是由哈姆莱特发出的感叹,它引发着一代代人的思考,我们知道这句话背后有怎样的意义吗?哈姆莱特他究竟在思考什么?这节我们就来探讨台词的隐含意义。具体来讲,戏剧台词体现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并且具有动作性,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我们重温课文的重头戏——比剑部分,看看台词之后隐藏着什么。

      二、 重读课文重点部分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节比剑部分。

      三 、分析讨论

      1 、通过问学生小问题探讨情节发展。

      (1)国王是真心想要使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和解吗?他是真心希望哈姆莱特胜利吗?

      明确:不是。他只是做好表面文章,为达到其借刀杀人目的而隐藏起险恶用心。

      (2)哈姆莱特为什么爽快答应和雷欧提斯比剑?他在比剑之前对雷欧提斯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哈姆莱特因自己误杀其父,而要为自己所为负责,面对自己的命运。加上他对自己的剑术自信,所以爽答应比剑。他对雷欧提斯有着一种歉疚之情。

      (3)雷欧提斯听了哈姆莱特的肺腑之言后,有怎样的想法?

      明确:感情上原谅哈姆莱特,荣誉上必须比剑。

      西方长期以来存在着决斗的传统,很小的事也会牵涉到荣誉生命的问题,比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一位青年把手套甩到伯爵脸上,伯爵就要和他决斗;俄国诗人普希金是和人决斗而死的。这很普遍,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有杀父之仇,决斗更势在必行。

      (4)雷欧提斯在比剑中有怎样的心理活动?造成他怎样的现实行动?

      明确:犹豫不决,矛盾挣扎。感情上和道义上的正直善良使他不忍心下手害哈姆莱特,但他承受着来自国王的压力,又面临捍卫自己荣誉的局面,所以他比剑中显得有些退缩不起劲。

      (5)国王为什么设置了毒剑害哈姆莱特之后还要安排毒酒?

      明确:因为他和哈姆莱特的敌对关系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他一定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而他见到雷欧提斯有些不忍动手杀哈姆莱特,为实现自己的险恶目的又设下毒酒。

      (6)王后为什么代哈姆莱特喝下那杯酒?可以根据戏剧情节和自己理解有不同的猜测。

      王后见到哈姆莱特连胜,替他高兴。

      或者王后为缓和哈姆莱特与国王的关系而接下酒杯。

      再或者王后有点察觉到酒有问题,代哈姆莱特承受。

      小结:

      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各个人物的行为一步一步导致了最终的结局。如果不是哈姆莱特觉得愧疚和有自信就不会爽快地答应和雷欧提斯比剑的事;如果不是雷欧提斯不忍心害哈姆莱特,国王也不会再设毒酒;如果不是王后处于好心喝下毒酒,她也不会死;如果不是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比剑时都中了毒剑,并且雷欧提斯本性善良不惯使用卑鄙手段,他不会在临死之际揭露国王的阴谋,真相便难以大白,哈姆莱特也不会骤起杀仇人。人物的品格、心理、行为环环相扣,共同造成了同归于尽的结局。

      2、 回想刚才提到的复仇传统,思考为什么哈姆莱特有绝对理由找国王决斗,他却没有及时去展开行动复仇?联系全文和补充材料,试从哈姆莱特的思想和其复仇对象角度寻找原因。

      他复仇的对象是他的叔叔,他母亲再托付的人,他的继父,丹麦的新国王。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报了杀父之仇,还要拯救丹麦王国。那么他面对国王势力,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要树立起正义的榜样,而不能做犯上作乱弑君杀叔的事情。他所求的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理想者的必然行动,而不再是宫廷权利的血腥争斗。

      哈姆雷特认识深广,但却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在一个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生存还是毁灭这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人生命题。这也是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时代社会的颠倒混乱,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所造成的必然的阵痛。君主理想已然破灭,君臣礼仪不复存在,纲纪败坏,伦常崩溃,世风日下。而封建堡垒却更加顽固,他找不到拯救这个王国的好方法。

      从更深层处说,哈姆莱特的作为是他自己的选择。如果哈姆莱特在第一幕里杀死了克劳狄斯的话,那么这个戏剧就结束了,可他若像奥赛罗那么冲动,他就不是哈姆莱特了,他的行为是符合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哈姆莱特的复仇对象制约了他的行动,他自己的思想更制约了他的行动。他在不断的思考中,没能先做好准备,而是相对消极地迎接到来的命运,这就是“延宕”性格的悲剧。


展开余文
      3 、语言分析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在奋斗中扫除这一切。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明确:内心独白反映性格。这集中地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思考,他不仅思考现实,还思考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这是一个敢于死和敢于生的问题。人们面对残酷命运,敢于在反抗与斗争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担苦痛,在忍受中实现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2) 台词中的睿智修辞

      我还没有向我的脑筋商量一段序幕,脑筋就把全戏安排好了。(拟人)

      他这一艘满帆的快船,也绝不是我们失舵之舟所能追及。(比喻)

      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夸张)

      思考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奥斯里克一节花大量笔墨?

      戏剧是表演给人看的,为缓和气氛,调动关注情绪,插入幽默段子。

      (3)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明确:台词显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命运观,他有一定的天命思想,虽然不是听天由命,但少了掌握自己命运,去抗争去扭转的一股劲。

      小结:

      品评人物形象,从上面所学的作者思想,创作背景,人物台词与行为、外貌与神情来思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哈姆莱特的形象。

      四、 作业

      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我眼中的哈姆莱特》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附:板书                             比剑

      包藏祸心                  受拉拢

      国王克劳狄斯        丹麦王国          雷欧提斯

      复仇   拯 救     愧疚

      谋害                     不忍

      哈姆莱特

      思   延

      考   宕

      生存还是毁灭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必修下册《哈姆雷特(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哈姆雷特(节选)》自主学习导学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