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49  2021-03-13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和物候学的基本知识。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巩固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3.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我们跟随着画面走进了大自然,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是啊,大自然的一切现象,花开、虫鸣、叶落、冰融,都是一种无声的诉说和交流,其背后隐藏着自然循环往复的规律。那么善于观察的你,还解读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的吗?和我们分享一下。

      大自然神奇而美丽,它召唤着我们去感受、去观察,去研究。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用灵敏、细腻的眼光,一笔一笔记下了他与花、鸟、虫、月、露、风的对话。今天,我们就跟随着竺可桢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解读大自然的语言。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2.生字词积累

      三、研讨探究

      拿出预习作业所做的表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对象

      说明层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说明结构。

      2.通过质疑,“实事求是”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明确: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大自然的语言”即指与气候同步,能据以安排农事的自然现象,也就是“物候”。“物候学”是近代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

      3.把握写作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阅读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4.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通过练习,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动笔练一练,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问题:句中的“左右”能不能删掉?为什么?(中考考点链接)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①通过对比,进行品析,朗读体会。

      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老师修改后的句子:立春过后,大地回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都开放了。再过两个月,燕子飞回来了。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结果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落下来。北雁南飞,活动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不见了。到处呈现一片衰败景象,寒冬就要到了。

      ②品味标题的妙处。

      标题迷惑了一部分同学,以至于有的同学“说明对象”那一栏填的是“大自然的语言”。其实原题并不是这个。借助书下注解看看原题:“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也许用原题会更容易帮助我们解决文章说明对象的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明确:本文的课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各种物候现象比作是大自然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改后就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太平淡。

      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采用的说明语言是平实和生动相结合的说明语言。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四、练习巩固

      1.字音小测


展开全文阅读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以下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1962 年的山桃、杏花……刺槐的花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

      ②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通俗易懂,饶有趣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就能探索出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大自然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2021高考语文难点解析——标点符号使用要点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